往期目录
创新能力
基于科研平台的农林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田昌;熊立瑰;陈雅;陈金华;颜娟;王英姿;1-4
新工科背景下“三维三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化工类研究生为例宋洁;陈李斌;梁艳;郑美红;王佳瑜;卢文玉;刘宁宁;5-8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研究郑岩;徐健;岳兴泰;刘阳;李娟;9-13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祁伟亮;乔岩;盖琼辉;乔义林;邓素敏;李金玲;高雪梅;赖守孝;时志宁;袁兰兰;王婧;姚来来;谭晨;张阳春;朱彩云;王海辉;蒋应斌;景娜;李珍庆;14-17
基于专创融合的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梁志勋;易云飞;施运应;范源源;于四悦;18-21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路径马登学;夏其英;徐守芳;李法强;李因文;李兴建;陈奎永;马建峰;宋慧;22-25
专家论坛
基于微信平台的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阎晓磊;26-29
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技能培养策略谢景力;谯银;李荣;30-33
基于科技引领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葛元骎;何洋;田瑶;34-37
教育观察
教学感知对不同类型本科大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高健;丁静;38-42
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构建探究廖信伟;43-47
国际商务专业数字化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欧洋婷;郑志鹏;48-51+96
临床药学本科专业“早期接触临床”课程教学实践研究——以重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学院为例许榜田;俞秀恒;曾理;龙友琦;舒丽;向世欣;赵语;52-55
高校数字教材的发展及其建设路径王成杰;于俊;王蓓;56-59
德育研究
医学类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入学第一讲”为例刘敏灵;戴惠如;田云婷;李婷炜;郭春燕;方烁;60-65
安庆地方革命文化的教育价值及实践路径李圆圆;方伟;66-69
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崔晓娜;杨瑞春;70-73
晋商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宋若男;74-77
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协同实施课程思政探究栾晓;78-81
高职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郑涛;82-8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索——以依麻木镇国语小学为例阿丽耶柯孜·热合曼;张海燕;87-91
素质拓展
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剖析及提升路径研究田雪莹;92-96
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研究进展李丽丽;董丽霞;97-100+122
国际商务谈判竞赛促进大学生多元能力提升的践行路径——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邹思晓;庞玉珠瑗;101-104
巴林特小组教学对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学生共情能力的影响王李;李美琳;肖景;105-108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中西文化对比意识培养策略高洁;109-112
民间手工艺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申英;梁永丁;王胜伟;113-116
心理素养
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Meta整合——基于CIPP评价模式谷昊琛;李玲;石莹莹;117-122
发展性资助理念下基于典型案例的高职学生心理帮扶探究张美芳;123-127
高校图书馆员心理育人工作开展策略何花;128-131+153
高职护生心理韧性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张满和;132-135
信息素养
大数据赋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逻辑理路、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王雅丽;卢学倩;张晓宇;136-140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策略冀彩云;任佳丽;141-144
信息化时代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创新探究杨芳;145-148
基于Camtasia Studio的微课制作技巧王文霞;周媛;149-153
高等教育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辅导员工作的挑战及应对策略——以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美犹他项目为例陈越颖;徐彪;154-157
OBE理念下“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研究李金凤;肖莽;158-161
工程认证背景下工程训练课程教学改革探究胡万欣;雷敏;王曦照;162-165
基于模拟研究生学术论坛的“肿瘤生物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探究——以徐州医科大学为例孟宪南;张玲;166-169
EMI课程师生互动环节学生学习效果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床学岩石学地质学进展”课程为例邵玲;张之俊;王凯文;王宇阳;170-173
大学生闲暇教育的价值探寻与实践路径——以江西理工大学为例彭胤钦;杨菊;刘锦平;174-177
案例教学法结合Seminar教学法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李娜;兰贝蒂;狄小宁;曹露露;马翠娟;尚翠侠;乔晋;韩丹;178-181
职业教育
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临床专业人际沟通相关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究杨敏;182-186
高职院校“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研究熊东;187-190
游戏化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蔡树芳;吴一晨;周江;卢桂菊;191-194
“岗课赛证”融通下职业院校专业群共享课程建设探究——以“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课程为例胡燕;19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