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东方收藏》2024年09期
目录
东方焦点
长征文化纪念馆设计策略探析——以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为例李平毅;明瑞林;5-7
达则兼书天下——观孔达达其人其书季英伦;8-9
远望取势 环抱畅怀——品孔达达绘画作品有感梁志钦;10-11
砚边行——福建省政协书画院书画家作品雅集(第十七回)董奕;魏福顺;12-15
匠心永驻 薪火相传——福建技术师范学院2023年“成功杯”竞赛侧记16-21
说陶论瓷
唐代参军戏俑人物服饰研究田超;22-24
古朴典雅 自然天成——浅谈唐宋时期的钧瓷艺术田鸣;25-27
杂项珍玩
集个性与文化于一体的商代遗玉——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玉器工艺与文化探析郏颖丽;28-30
中国古代人物故事镜探微吴雯颖;31-33
兴平市博物馆馆藏明代造像赏析蒙桃叶;34-36
金坛区博物馆馆藏周颢“羲之爱鹅图”笔筒赏析曹继东;37-39
史藏钩沉
研精覃思 博考经籍——评李福顺《苏轼与书画文献集》夏恒;40-42
收藏家项圣谟题画诗艺术特征探析——以《前招隐图》为例裴含雪;43-45
康有为与中国画的变革——以《万木草堂藏画目》为中心沈平;46-48
文物保护
清代黑釉剔花鱼纹陶扁壶的修复李剑;49-51
逆向建模技术在青铜文物修复上的应用——以仿古中山王鼎为例李艺佳;姚尧;52-54
明代“天蠁”琴的研究与修复实践余曼;55-57
微区线扫描和面扫描分析技术在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中的应用吴金涛;58-61
20世纪30年代抗日文件的保护修复张莎;62-64
品书读画
意境与形神:北宋文人画中的审美追求与创作技法冉升;65-67
从历史背景看董其昌《行楷长卷》的文化内涵冯铁;68-70
《康熙南巡图》第七卷运河城镇的审美特征研究——以浒墅关为例任佳慧;谭鸿遐;71-73
沈荃书法风格解读强霞铭;贾韬;74-76
共融与互通:鲁迅思想下的美术对比研究尉腾祥;蔡青春;王雯锐;77-79
齐白石绘画的艺术风格探究——以《墨虾》为例杨靓;80-82
艺术品鉴
《乡村雨后》山水画创作有感李志坚;83-84
笔墨淡彩新语境——霍长平作品欣赏85
研究生作品选登86-87
学术研究
石峁文化祭祀遗存研究赵明辉;张帅;88-90
浅析汉代建筑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以汉长安城建筑为例何潇雨;91-93
前蜀永陵出土银平脱双狮纹盝顶朱漆镜奁及其应用研究陈继;94-96
庆阳北石窟寺第165窟东北角造像题材探析郭文环;李亮;詹社红;崔惠萍;段焘;97-99
屋顶上的守护神——浅析宁夏博物馆里的屋脊兽马文婷;魏亚丽;100-103
从乐山白崖三洞宋代题记一瞥宋人学书风尚黄锐;104-106
试谈郭熙“三远”所暗含的三维空间论与观者的观看王彦彦;107-109
漆金木雕神案的工艺美学与文化底蕴研究杨天楠;110-112
博物之窗
基于核心素养的馆校合作博物馆教育课程开发研究——以肇庆市博物馆为例许辉;113-117
故居活化类展览的实践与思考李丽娉;118-120
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皮影的保护与利用——基于大连博物馆皮影藏品的思考李媛媛;121-123
红色印记
数字赋能与红色场馆的基因传承韦荣芝;124-126
考古发现
西周淮夷文化的考古学观察陈玉;127-129
论古代遗址博物馆的特点——以隋唐洛阳城为例宋自永;130-132
钱币大观
纸寿千秋 币有万种——无锡博物院藏古代纸币探究褚娟;133-135
市场观察
清雍正时期墨彩瓷器及其市场状况单可盈;136-138
非遗传承
AIGC技术在重庆非遗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王化刚;139-141
国家级非遗方城石猴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李一楠;142-144
文创天地
古代金银器在西安博物院文创产品中的应用李银萍;145-147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传统纹样在现代时尚设计中的应用王志娟;吴玉红;148-150
博物馆文创拟人化设计——以大英博物馆馆藏清代掐丝珐琅彩双鱼瓶为例朱文静;151-153
从文物藏品到文创产品:探索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之旅赵红静;154-156
广西花山岩画的当代价值及文创产品设计研究聂辉;卿芸;157-159
艺人心语
龙腾瓷跃 福龙迎祥李震;160-161
器以载道 师古求新李震;162-163
工艺美术
苞雕技法中的家学渊源——从林发述《贺知章醉酒》谈起林其臻;164-166
浅析薄意技法表现山水的层次美与意境美陈武;167-169
域外传真
埃及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历史交织与信仰颜有为;许茁;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