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汽车维修技师》2025年06期
目录
技术前沿
实时操作系统在汽车嵌入式计算机平台上的优化与应用任悦辉;8-9
自动驾驶汽车的多层级语义面元地图构建和定位系统林剑;汤东升;张玥;傅宝根;缪亚芹;10-11
自动驾驶汽车环境感知与决策算法研究黄玉琅;12-14
智能车辆横向控制研究朱立宗;陈强;韦宏洋;15-17
技术探讨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低温加热技术对比分析黄秋钧;何感先;黄高益;18-19
2024款吉利几何G6低压供电异常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探究裴乐营;20-21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创新应用高洁;22-23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热管理与散热技术研究肖斌;24-25
比亚迪混动汽车电池热管理技术研究李晓刚;26-27
不同环境条件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方法周杰;28-29
底盘动态性能对新能源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张锋;30-31
高压直流快充技术对电动汽车电池寿命影响的量化分析孟令臣;32-33
基于机器视觉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极片缺陷检测算法研究左小勇;34-35
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技术研究进展魏昕昉;张树峰;36-37
新能源汽车无法充电故障原因分析及维修方法李振恺;38-39
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设计优化研究毋智军;40-42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维修策略分析杨茹;朱镜瑾;吕艳慧;43-45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信息保护中的应用王会兰;46-47
智能传感器在汽车能耗管理中的应用探索孙伟;杨敬娜;冯贺平;48-49
汽车用暖通设备的性能化研究王晓梅;50-51
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快速检测与维修策略优化赵汉旺;52-53
汽车发动机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探讨樊智斌;54-55
典型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案例分析与研究李岚;56-57
先进汽油直喷发动机积炭形成机理及高效清洗技术研究时林庆;58-60
基于数据分析的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研究张欢;61-62
汽车车身碰撞损伤评估与修复策略优化和玉坤;63-64
汽车转向系统标准分析与试验研究宋武强;于波波;刘敏娜;程登良;65-66
汽车空调制冷效果不佳的可能原因及排查方法——以荣威RX5为例申琳;67-68
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故障诊断技术浅析熊大友;69-70
基于先进检测技术的车身损伤评估与修复方案优化孙振兴;71-72
智能网联汽车故障诊断与预警系统的分析蔡兰兰;73-74
智能网联汽车热管理系统的远程监控与诊断陈莹;75-76
职教天地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探究徐鹏跃;张艳兵;袁振;张洪强;李莎莎;77-78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汽车智能技术协同创新团队构建研究郭彬;轩照振;高波;79-80
新课改背景下中职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张海峰;81-82
“五育并举”:立体化建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讨国树文;83-84
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与机电一体化融合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王文村;王杰;85-86
汽车数字技术一体化实践课程教学的改革:双驱动·双导向樊和朋;张艾乐;87-89
市场营销策略教学研究——以汽车市场为例王岑郁;90-91
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对汽车销售人员技能提升的影响研究赵育丽;92-93
中职汽修专业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探讨与创新分析赵东娜;94-95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新能源汽车维护课程教学实践探讨陈修贵;96-97
“三维建模与机械工程图”课程改革与实践石小龙;98-99
高职院校汽车工程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赵越;100-101
新质生产力与行业新工匠培养路径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专业为例张家俊;钱加林;102-103
课程思政
中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思政融合路径探索潘智辉;104-105
“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防护与应急处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李亚文;刘敏芳;谭逸萍;106-107
智能制造
金属粉末增材制造技术在汽车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制造中的研究与应用傅宝根;倪燕;108-109
新能源汽车电机的环境友好型设计与可持续发展邱鹏;110-111
基于NX的汽车曲柄连杆机构TOP-DOWN设计与研究项金林;112-114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汽车制造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李玉婷;李忠民;115-116
汽车吹塑零部件缺陷检测方法研究杨成;黄希;蒋克勤;117-118
基于多材料集成的汽车轻量化成型技术探析马明海;119-120
汽车钣金件电泳涂装优化路径探析尚昊川;121-122
基于机电一体化的汽车轴承性能优化设计严孝伟;刘忠澳;123-124
经典案例
比亚迪秦EV高压互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乔帅;左萃;陈支;曾芳;125-126
吉利帝豪EV300汽车空调不制冷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曾芳;127-128
环保安全
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评估与优化策略冯永超;129-130
汽车维修案例中的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王林东;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