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可视化机电控制实验教学平台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可视化机电控制实验教学平台设计
闫传滨董靖川王辉

摘要: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实验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日趋重要,先进的实验教学方式将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线下机电控制实验受时间与空间限制,自由度、灵活性差且实验资源不易实现共享,虚拟仿真实验虽灵活性强但缺乏真实感和实际操作体验,且实验数据来自数学模型,与真实实验存在较大差别,实验数据重复度较高,不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线下实验和虚拟实验存在的问题,该文基于物联网、PLC、云相机及云平台技术,搭建远程可视化实验教学平台的系统架构,并设计出一种远程可视化机电控制实验教学平台,将实验室的真实硬件实验设备通过物联网与云平台建立通信,实现远程在线控制。其优势在于学生通过网络控制调试的为真实实验设备,而非实验仿真数据。并基于平台设计了4个相关实验,这种实验模式兼备了线下实验真实性与虚拟实验便捷性的优点,有助于实验时间与空间的自由化,促使学生由被动安排变为主动实验。
关键词:    实验教学;PLC;物联网;远程实验;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75430); 天津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Z202204.1-01);天津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项目(LAB2023-09);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2310056008);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李有兵曾一新李海林赵永豪

摘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面临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以及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的“三高三难”问题的困境,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将产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融入到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与实践教学中,可有效地解决专业群实践教学中的“三高三难”问题。该文通过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六大课程群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开展专业群建设,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从七个方面对专业群人才培养进行应用研究。实践表明,虚拟仿真技术能有效解决教学资源和实践设备不足的问题,创新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将抽象的知识点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教师利用虚拟仿真软件构建课程教学典型案例,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创新设计对应的教学情境,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开展“三教”改革,使教学活动更加有序、高效。专业群人才培养中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能有效解决学生所学知识的前沿性及时效性,为新时代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具有工匠精神的综合工程素质和创新性专业人才。
关键词:    虚拟仿真技术;虚拟仿真软件;教学情境;
基金资助: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专项课题(ZJXF2022065); 广东省2022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基于成果导向和‘1+X’证书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2022GXJK681); 广东省2021年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IEET工程认证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DJG2021271);

新时代“一人一策”工程硕博士培养模式探索
吕栋腾  吕云霄

摘要:结合陕西某研究所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基于校企双方的战略需求、培养优势、培养过程以及培养结果的全维度分析,按照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要求,提出“一人一策”的工程硕博士培养模式。以解决关键领域技术难题为目标,聚焦“资源配置优化、产教深度融合、培养过程进阶、平台创新支撑、动态追踪反馈”的现实需求,以实际项目研发牵引校企协同培养。通过加强工程实践研究,培养应用型、综合性、总师型技术创新领军人才,服务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推进人才和科技强企。工程硕博士培养工作,要紧密贴合国家关键领域人才培养需要,可以充分推动企校双方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共同进步,同时为服务国家战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工程领域发挥关键作用的高层次人才。
关键词:    人才培养;工程硕博士;领军人才;
基金资助:    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双师型创新团队教师企业实践机制研究”(编号:YB20210203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机械专硕“现代制造技术”教学案例库构建
张秀丽  刘晓潺  周培林  夏月庆  王栋  杨艳娟

摘要:农业院校专硕创新氛围不够浓厚,工程实践能力弱,案例教学可有效提升机械专硕创新实践能力。在研究国内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案例的基础上,通过对“现代制造技术”课程特点、建设目标及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对案例库建设背景与目的进行探讨,构建了包括农机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先进连接技术、复合材料成型技术、关键零部件3D打印技术、微纳制造技术5个技术专题的教学案例库,教学案例具有前沿性、针对性、可拓展性、综合性,可更好地推进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改革和创新,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    案例教学;机械专硕;现代制造技术;案例库;
基金资助:    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YJS2023AL044); 河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2XJGLX073); “河南省2022年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22SYJXLX053”;
 
智能制造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谢承

摘要:近年来,中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产业数字化进程加速。从市场需求来说,现场工程师一直处于十分短缺的状态,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高职院校如何高质量培养出一批精通智能化生产、能解决复杂问题的现场工程师,不仅符合产业发展需要,还对进一步优化人才供给结构、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现场工程师班为载体,精准对接产业需求,重新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配备校企双师,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核形式,将企业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真实项目融入专业三年人才培养过程中,聚焦教学模式、体系的改革,探寻多维度的评价标准,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完成了智能制造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出了一套可推广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探索出了“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项目、教学对接生产、人才对接岗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总结出了先进制造业领域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先进经验、培养标准,培养出了一批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高素质现场工程师。
关键词:    现场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评价标准;
基金资助:    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重点子课题“高职院校技能校园建设策略研究”(2022GA130);
 
基于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个性化评价体系设计与实施——以输配电线路运行与检修课程为例
黄蓓张宗华谭文白鉴知

摘要:面向社会对不停电检修人才的需求,结合送配电线路工岗位能力、输配电线路运行与检修课程标准、电力行业技能竞赛和“1+X”证书的考核标准,借鉴电网公司胜任力评价模型,建立个性化评价体系,从“四个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团队意识和细节意识)和“四个能力”(计划执行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问题处理能力和事故防范能力)八个维度开展教学过程评价,从作业结果(作业用时、供电可靠性和设备性能)和质量标准(人员安全、设备完善、运行平稳)六个维度进行教学结果评价。采用立体实践教学形式,依托虚实资源,加强学生理论水平,提高学生作业能力,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程,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通过各类表单、教学平台采集教学数据,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数据汇总后导入胜任力评价平台生成综合评价,再由平台自动进行学生个性分析,实现了学生“一生一档案、一人一画像”,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有效适配专业岗位,避免了传统的“一考定级”的弊端,实现教学培训效果最理想化。
关键词:    个性化评价;胜任力;能力画像;
高职汽车销售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施
林保辉蒋红梅唐正权

摘要:传统的高职课程汽车销售以知识教授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实践教学内容较少,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没有融入岗位职业能力,不能让学生充分掌握汽车销售知识和技能,更不能适应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根据汽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结合汽车销售企业(汽车4S店)关于汽车销售特点和需求,对汽车销售课程提出了改革的建议。通过对汽车销售课程教学中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和高职教师的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高职学生对汽车销售课程缺乏学习兴趣、高职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薄弱、高职教师缺乏汽车销售职业岗位实践能力,造成理论教学过度而忽视实践教学等问题。提出汽车销售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调教师要注重教学细节和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改革思路;同时,提出了汽车销售课程教学要增强在线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通过强化教师互联网教学能力、强化教师的职业能力和对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等途径,为高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岗位职业能力;汽车销售;企业社会实践;
基金资助: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教改科研项目“培养岗位职业能力的高职汽车销售课程改革的实施与研究”(2021yb21);
 
探究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路径——基于“新工科”理念
殷博

摘要:随着新工科建设的不断推进,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自2016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来,各高校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高低,而高校教师作为教学和科研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本文基于“新工科”理念,阐述了新工科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含义,并从教师队伍、教师能力、评价体系和平台制度等方面探究了影响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因素,进而找出提升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路径,即壮大师资队伍、创新培训方式、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共管制度,旨在提升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更多“新工科”专业人才。
关键词:    新工科;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路径;
 
数控车加工一体化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
杨维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职业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就业市场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围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努力探索适合于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基于此,对数控专业一体化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基本要求作出了阐述,即工作任务的实用性、学习资源的全面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并从任务描述、学习目标、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估与反馈、知识解析、主体讨论和拓展训练等8个方面对数控车加工一体化课程校本教材进行开发探索。
关键词:    数控车加工;一体化;校本教材开发;

 
基于智能制造的中职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
李泽林黄宏班杨业铭

摘要:随着智能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制造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当今生产制造业的主流趋势。这一变革对于中职教育,特别是数控加工实训课程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探讨如何通过分析当前中职数控加工实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控加工技能,适应未来智能制造产业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智能制造与数控加工相互融合的实训教学改革策略,构建了全新竞赛实训育人模式、加大信息化和实训基础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拓展第二课堂等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实施实训教学改革策略的班级在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方面的成绩均高于未实施教学改革的班级。这表明多元化教学内容、创新实训教学方法和构建数控与智能制造相结合的实践平台等实训教学改革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说明积极推进中职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学校与学生的发展更加贴合与适应未来制造业的需求。研究结果对于各个学校推进中职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智能制造;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改革;
基金资助: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2023上半年教研教改立项项目(桂纺校字[2023]31号);

装备制造技术. 2024(04)

发布日期: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