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纺织报告》2025年01期
目录
科技
TiO2/高岭土复合溶胶对棉织物的改性及拒水性能研究赵强;梁攀宇;江阳;赵业旺;张宏;1-3
家纺面料的茜草色素染色研究欧卫国;郁晶晶;欧舟;蔡舒;桑雨蒙;张瑞萍;4-8
聚酰亚胺纤维卷曲性能优化陈斌;朱贵澎;9-10+41
假捻器结构对多孔氨纶丝性能的影响张磊;张华卫;姜聪聪;陈媛;宋晗;11-13
双面羊绒服装制作工艺研究于江玲;14-16
全氟化合物在助剂和纺织品中的限量要求戈磊;路文佳;张铃娟;陈思宇;17-19
基于压绞技术的接经方法优化与应用研究李连锋;孟霞;刘晖;王科林;王肖肖;20-22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与多标准决策分析的城市边缘区生态适宜性用地识别邓露;林慧颖;刘超帆;郭更年;23-25
管理
酒店集团化供应链条件下酒店纺织品供应商运营思路与策略研究王建国;陆璐璐;张华;26-28
昌吉市棉花生产与纺织服装产业的衔接探索刘敏;29-31
基于仿冒行为的时尚服饰定价策略研究孙琳琳;32-34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以纺织企业为例白冰洁;35-37
“以竹代塑”理念下湖南羊楼司竹编的创新与产业化发展周慧;38-41
基于发展视角的水泥花器装饰研发与推广刘娟;42-44
石家庄棉纺织工人生活福利研究(1949—1966年)张凯雨;45-47
设计
传统云肩形态与纹样在现代丝巾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沈华;杨雨瑶;余志伟;蒋小贞;48-52+138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汉代深衣研究及创新设计吴唱雨;孙戈;53-56
克苏鲁神话元素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孙婉滢;57-59
一种红蓝光智能光电功能性文胸技术实现的路径探索李媛;60-62
黎族龙被历史溯源与设计思想研究冯莉颖;63-65
AI技术赋能服装设计的创新实践路径探索张妍妍;66-68
西兰卡普在现代首饰中的创新设计王玉霞;69-71
传统诗词在服装设计中的艺术表现与应用研究李云;72-74
体育服装的功能性设计与舒适性分析韩燕;75-77
基于设计师主导的纹样与纹理综合设计的应用研究陈新;78-80
欢歌——服装立体裁剪刘怡;周祥;81
教育
基于问题导向的中职“服装结构制图”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黄东丽;陈良;82-85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机织学”教学改革与实践崔一帆;许多;陈春晖;吉强;86-88
课程思政视角下服装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吴春胜;宋眉;李兆龙;陈一师;89-91
新文科视域下纺织品设计专业与美育有机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王洛涛;92-94
五育融合视域下传统工艺融入高职服装专业“构成设计”课程实践研究李晓丹;95-97
国家形象建构融入多模态“中外服装史”课程思政教学探索王惠莹;98-100
新文科引领下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多元跨界”教育模式探究詹雨君;101-103
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校园服饰文化的影响研究王淄;孔丹华;104-106
传统服饰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研究王晓;107-109
中国服饰文化融入服装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王敏;吴雄生;110-112
思政视角下传统服饰文化的育人功能分析姚文丽;113-115
在聋校服装专业教学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探索李福梅;116-118
AIGC在高职“服装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路径研究梁娟;甘桂林;119-121
中国传统图案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创新运用梅丽;122-124
AIGC技术赋能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探索刘星;125-127
“三全育人”与职业体能人才培养模式耦合研究李喆海;128-130
文化
VR技术应用于湖南表演艺术非遗的路径研究——以邵阳布袋戏为例胡瑛;131-133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畲族服饰研究领域可视化分析徐嘉;134-138
身体叙事:石冈瑛子作品的视觉语言构建李维;139-142
AIGC技术在非遗南京云锦数字化中的应用王乐;刘志强;143-145
文旅融合视域下凤凰蓝印花布技艺的活态传承——以“老年游学”为例杨雨婷;146-148
江山如画——布面油画王艺伟;7
简约室内设计陈梦丽;8
生命的律动——非遗文创郝一墨;9
潇湘游春图娄志峰;10
鱼游共舞——视觉艺术设计郭雯雯;11
微缩田野——插画设计李令辞;12
“在宁波就用数字人民币”——视觉传达设计林其霖;13
追寻时空——服装设计陈梓渝;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