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时代报告》2025年06期
张明义、刘硕彦、周科、张志勇作品
张明义 刘硕彦 周科 张志勇封2
文艺理论研究
蕾切尔·卡森"海洋三部曲"中的生态书写和生态思想
余红卫3-5
润腔融入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阐释
赵宁宁6-8
以"自己"为视角的《荷塘月色》文本分析
田慧9-11
美学视角下英语文学翻译中艺术语言处理策略探析
陈秋兵12-14
许渊冲翻译思想的现代性价值
张悦15-17
美学视角下英语文学翻译的语言风格与艺术效果探讨
谢嘉玉18-20
余惠承版《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演唱研究
王丽 苏燕21-23
东北秧歌中现代审美元素的融合与创新探究
周怡莹24-26
色彩搭配在高端住宅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与影响
尹元红27-29
戏剧与影视学研究
舞蹈编创中陕西东府地方红色戏曲的融入研究
崔佳航 杜娟30-32
鲁中地区五音戏研学旅行产业链建构路径研究
邱菊33-35
新时期以来川剧艺术的音像化保护与传播研究
李春海 乔慕义36-38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解读《阿甘正传》中的成长与幸福主题
侯艺彤39-41
校企"双主体"模式下动漫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研究
张帆42-44
文旅融合视域下西安微短剧发展新路径
张瀚心45-47
艺术与教育
《八幅水彩画的回忆》在钢琴教学中的价值与实践探究
曲忠坤48-50
河北红色歌谣融入高校声乐教育的理论逻辑研究
王泓运51-53
舞蹈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创新方法研究
高丝丝54-56
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体系建设与创新分析
高宇57-59
艺术与教育
高校音乐学专业钢琴课程多元化考核改革研究
王家宁60-62
高校音乐教育服务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研究
高品 文也63-65
高职声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苏丹66-68
高职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路径探究
闫佳伟69-71
艺术类高校与社会美育资源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
王冰清72-74
创造性舞蹈教学融入学前教育专业的价值与路径探究
王曼琳75-77
高校美术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杜春庆 姜冬梅78-80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钱学义81-83
学科融合视域下公共艺术美育课程改革研究
李昱莹84-86
文化与传播
田东县茶马古道文化传播特征探究
韦玉莹87-89
文化与传播
辽宁"六地"文化在当地文博展馆的策展研究
宋泽瑜 刘皖宁90-92
文化馆高质量发展的基层实践与模式探索
郭碧贞93-95
红色陈列馆展览内容的多元化呈现与观众体验研究
秦雨萌96-98
以"古法新作"探寻非遗传承创新之路
孙鑫悦 张誉馨99-101
基于OBE理念的高校茶文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曹琼茹102-104
"两创"视域下壮族母语合唱与指挥艺术的发展研究
张勤105-107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运河流域非遗在乡村美育中的传承
石子昱108-110
戏曲、舞蹈与河东盐池文化艺术创编的实践研究
刘丽英111-113
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在当代文旅产业中的发展研究
邵承帅 侯羊春114-116
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音乐创作主体育人研究
杨于佳117-119
图书情报学研究
大数据驱动的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知识管理
丁碧暹120-122
高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建设与管理研究
赵群123-125
公共图书馆非遗传承与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侯娟娟 袁玉斌126-128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图书馆构建路径研究
金秀奇 谷航 蒋燕萍 陈冲129-131
AI创新驱动下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智能化转型路径探索
顾颖瑶132-134
高校档案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探析
刘溪135-137
教育理论与实践
理工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教育定位研究
朱丽云138-140
新文科背景下高职表演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创新
吴怡昕 努尔曼古丽·艾合买提141-143
非遗文化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育教学的路径探析
唐英144-146
高职辅导员美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研究
尹海龙147-149
教育理论与实践
向"新"向"质"创新高职院校就业育人模式新路径
林春发 范声斌150-152
高职院校师范专业服务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王雅静153-155
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民办高校教师内驱力提升策略探究
孙敏婕156-158
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邹友飞159-161
小组合作式翻转课堂中的"搭便车"问题研究
李婧华 刘鑫月162-164
课岗融通背景下阜阳剪纸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研究
刘文涓165-167
民办应用型本科新形态教材的内容选择与组织
楚婷168-170
审美教育在青少年培养中的作用
佟昕儒 吕佳阳171-173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张欣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