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青年与社会》2020年11期

 战“疫”团旗飘·云青勇当先

战“疫”团旗飘 云青勇当先 共青团云南省委号召广大团员青年驰援咸宁 共同战“疫”(6)
共青团云南省委党组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题会议(7)
共青团云南省委紧急下拨210万元专项团费支持全省疫情防控(9)
让湖北感受云南共青团温暖 云南青基会向咸宁拨付第二批抗疫善款20万元(10)
团省委书记唐源到疫情防控一线看望慰问青年志愿者(10)
云南青基会再向湖北咸宁拨付第三批爱心善款20万元(11)
战“疫”一线 云南青联委员在行动(11)
“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共青团云南工商学院委员会组织捐款29万余元助力防治新冠病毒(13)
在疫情防控主战场 云南省卫生健康系统各级团组织吹响青年集结号(14)
疫情面前有大爱 云岭青年在行动(15)
云南共青团开展“6+n”暖心行动,守护援鄂医务人员家庭(31)
政策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到技术院校的方法初探(32)甄学舜;徐雪礼
意识形态领域伟大斗争的“三个重要能力”(34)刘嘉威
关于加强新时期高校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策略(36)何莉炜
新时代背景下提高基层党支部实效性建设路径探讨(38)肖慧敏
浅析兵团在推动新疆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重要作用(40)绽茜
韶关红色精神生成逻辑论析(42)陈文林
五四精神对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的启示(44)张鸣哲
关于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对策研究(46)贺剑
抗击疫情与青年爱国主义精神升华(48)赵佳鸣
新时代年轻干部如何坚定理想信念(50)高冰
试论新时期医院党政工作的创新意识(52)杨慧敏
法制苑地
我国单行条例对少数民族基本权利的保障——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4部单行条例为例(54)陈俊霖
浅谈列宁的国家职能观与当代价值(58)李烨
社会治理视域下治安调解的现实困境与规范路径(60)娄霆逸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以校园暴力为研究视角(62)王欣宇
分析民商法保护在网络交易安全中的作用(65)徐明超
虚假诉讼民事规制探究(67)顾春兰
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法律关系探究——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69)宋晋
试论我国公务员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71)赵倩
大数据时代假币犯罪治理研究(74)吕金浩;吴茗晨
知识青年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青年知识分子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76)石霞
高校学生干部现存问题分析及培养探究(78)陈思颖;卢萍
本科院校专科学生差异化厌学情绪现状与对策(82)刘兴国;卜筱艺
保障新兴青年群体职业发展机制初索(84)潘晶晶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责任与担当——以2020年新冠状病毒疫情为例(86)卢小圣
中国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探讨(88)王越
基于“00后”大学生性格特点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新方式探究(90)靳志伟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发展路径探析(92)杨文苑
创建“333”模式,促进党建和教学业务的深度融合(94)李丽
农村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探讨——以药剂专业一年级学生为例(96)许皓童
经管之家
大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问题调查研究(98)陈冬怡;曾梓琳;鲁非
基于贫困的代际传递分析“扶力”在长效脱贫中的意义(102)孙文瑶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浙江省城镇女性平等就业问题研究(104)郑天翔;陈琼秋
大学学生使用“花呗”的现状及对策分析(106)王妍
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趋势及应对(108)肖万武
澳门艺术品牌管理策略探究(110)陈乐洋;何卓欣
高职院校教师党支部助力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112)李济良;喻秀丽;龙轩
“一带一路”背景下校企合作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探索研究(114)赵敏科
刍议校企合作协同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116)吴杰
基于健康管理的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研究(118)孟妮佳
新时代外语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与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研究(120)张璐云
浅析高校网络借贷现象(122)吴华华
从《外商投资法》的出台看涉外经济立法的价值追求与变迁(124)李宁
基于项目管理模式下的新时代中学示范团校建设研究——以东莞理工学校示范团校建设实践为例(127)赖彩霞;吴丽丽
浅谈企事业单位行政工作报告如何“斟酌”(130)王洪密
思政天地
“共同价值”视域下“普世价值”思潮对当代青年学生的冲击和应对策略(132)王碧轩;王红
创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134)黄占波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党员“分类评星定级”实践研究(136)林海玉
浅析官方微信平台现状及如何建设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媒体平台——以天津市某高职学校二级院系官方微信平台为例(138)王大为
南昌起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140)梅青
厚德,方能载物——爱国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分析(142)沈红梅
团体动力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路径研究(144)于瑛琦
当代“佛系”大学生的引导路径探究——基于马克思人的价值理论(146)刘国强
以抗疫先进典型为坐标 开展青少年思政教育的思考(148)李明
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载体,提升高校志愿实践对社会服务效能——以天津外国语大学志愿实践育人体系效果为例(150)马成
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快速反应协同机制研究——由一起危机干预案例引发的思考(152)贾萍萍
利用社团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路径探析(154)蒋京辰;李明蔚;许伟维
基于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156)杜安强
浅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结构性重组”(158)晏小莉
大学生受挫心理与耐挫教育调查研究——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160)华楠;王晨;谭琪
社科综合
基于电子书阅读训练的当代青年数字阅读素养培育思考(163)于楠楠
国企政工工作的职能定位及创新模式浅析(165)王忠明
城市居民社区参与问题及对策研究(167)王娜
抗击“COVID-19”的伦理思考(169)杨海珊;刘建琪
社会工作者介入新冠肺炎期间社区防疫的困境与对策(171)吴宇炜
艺术类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发展探究——以天津美术学院为例(173)孙
苏漂“空巢青年”市民身份认同研究(175)马明莺;王蓉键
论文化自信渗透就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认知的影响(177)刘红
家庭、学校、社会工作机构联动的儿童性教育途径研究(179)刘丽娜;苏嘉颖
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小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181)王丹妮
多角度分析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184)陈依平;李娟
瑞典民主社会主义形成因素的多维度分析(187)李佳熹;李娟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研究(189)赵欣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理论研究综述(191)张亚倩
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背景研究(193)罗玉洁
延安精神的当代文化价值(195)韩立梅
以沂蒙精神推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探析(197)彭茂鑫;韩李炎
 

发布日期:20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