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青年与社会》2020年13期
特别策划
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1)姚金山
习近平绿色发展观的理论价值探论(6)王丹;才津津
守正、重塑爱国主义的价值意蕴(10)曹赛英;马强
不忘初心强化自身践行使命(13)廖聪梅
观全球抗“疫” 坚定“四个自信”(16)张文颖
抗击疫情背景下医院基层党支部宣传工作实施路径研究(19)李晔;李多思;周宗科;宁宁;陈家磊
有关疫情的经济、政治、哲学思考(22)孙一文
众志成城打硬仗,团结一致抗疫情(25)杨斌;聂建博
战“疫”中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28)聂多伟
党团建设与政策解读
高校共青团组织培养军民融合创新人才的路径探析(31)张雯欣;熊贤;王政书
关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实施网络党建的构想(33)金德明
“七化”型网格:“网格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35)吴寒斌
“一心双环三融合”团学工作机理及实践探索(37)李师莹
国有企业党群关系的构建新思路与党群工作创新(39)成丽娟
夯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制度之基(41)梁崇
房地产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研究(43)杨慧
继承与创新:坚定文化自信,加强高校附属医院党建文化建设(45)吴彦勇
主题党日活动的实践与思考(47)肖翔
全媒体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研究(49)张馨
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党务工作的几点分析(51)袁颖
新时代党建工作对“鲁班工坊”政治引领作用的发挥研究(53)王菲;刘正杰
南疆高校党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以和田师专为例(55)吴海霞
社会法制与法治
视频监控系统在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的应用分析(57)廖石明
互联网带货法律风险的探讨(59)栾俊;刘春松
关于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关口前移方法的研究(61)万一
浅析原因自由行为(63)王晶
涉经济犯罪合同判赔利息的法理分析——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民间借贷合同为视角(65)范苏
论“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危机管理中应采取的法律风险防控举措(67)赵海燕
论国家审计法律责任追究机制的优化(69)王立涛
论社会舆论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影响(71)金玉鹤
论责任与能力(73)谢明周
青年思想与价值观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创新研究(75)赵春雨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法探究(77)孟朝阳
如何运用网络直播提高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79)程艳
媒体融合视野下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81)李鑫
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83)程钰淇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电大学生管理的实效性探析(85)俞建营
探索新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途径(87)马莉莉
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新媒体平台为例(89)杨佳昊;曹晶晶
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91)陈和
浅析民办高校全链路数据可视化的思政教育新思路(94)谭丽婷
礼仪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96)占婧
论中国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98)高玉平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路径(100)欧阳
辅导员个性特质对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影响分析(102)罗娅绮
辅导员的工作是“真”“善”“美”(104)何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社会工作教育方式的可行性分析(106)陈晔
《学记》对新时代英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启示(108)徐奕;姚桂招
海口市本科生情商水平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10)李咪;胡晓洁;韩金珂
重大疫情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与对策(112)苏冰钿
“网红打卡”亚文化现象的产生机理及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分析(115)李欣;刘新玲
青年就业与创业
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措施初探(117)黄佩韦
对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分析(119)热孜亚·茹孜
心理资本视域下“五个认同”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行为影响探究(121)钱程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123)叶澄宇;许宁(指导)
人际沟通对大专生就业的影响研究(125)李卉
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研究(127)李振成;潘华莹
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以西安美术学院为例(129)韩晓剑;安辉;王忠坤;王梦圆
粤港澳大湾区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潜力开发研究(131)赵新影;赵鑫宇
供给侧视角下河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133)侯静
社会现象
乡风文明下在地文化的重生与联结——基于日本地方创生实践的启示(136)温艳青;王玉龙
公平正义的时代意涵和路径探讨(138)沈现斌
国企工会服务职工工作强化思考(141)金嗣东
国内外孤儿帮扶制度梳理及反思(143)张淼
在高校资助历史发展视域下资助创新体系探索(145)许家明
城乡教师流动机制推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析(147)温志强;周祚宇
基于个人信息世界理论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149)陈晶晶
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饭圈”虚拟社会身份的构建(151)何晓磊
新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历史地位变化与未来思考(153)葛欣冉
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出的依据(155)聂川
灾害社会学视域下的现代性与疾病大流行(157)李昀东
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159)和晓娟
赴泰中国留学生消费情况调查——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161)黎阳阳
黑龙江省赫哲族特色村镇建设与发展——以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为例(163)杨晗
论体育赛事直播节目之独创性(165)孟巍;韩淑越
浅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及文化建设的认识——基于新时代舞蹈青年学子的视角(168)袁明谦
探析伽达默尔问答逻辑的思想渊源(171)赵苗苗
文史园地
“佛系”生活方式的伦理思考(173)唐幸玲;王友良
《共产党宣言》与共产党执政(175)戴政达
井冈山红色歌谣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177)安幸飞;周秀菊
延安整风运动在我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地位探讨(179)石长起
探究《康熙延绥镇志》人物传记的纂修特色(181)梁琳
泰兴花鼓艺术特色与传承振兴(183)薛雷;梅旭东
论毛泽东阶层和谐理论的理论精髓及时代价值(185)汤池
试论心理学视域下学业导师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187)陈敏铭
胡乔木宣传思想形成的早期时代背景(189)杨婕
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哲学审视与总结(191)刘银军
从《群书治要》看孝道与修身的关系(194)苗水
近世日本儒学思想浅析——反朱子学学派和朱子学派关系的探究和思考(196)赵丰年
发布日期:20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