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青年与社会》2020年01期
政策理论
新时代中国军事文化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和对策分析(1)王一茗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走绿色发展之路——以盐城市为例(3)贾正东
浅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必要性(4)熊艳
简述习近平青年主体性思想(6)秦帷婕
《孙子兵法》与习近平强军思想分析(7)王烁为
论毛泽东以德治国思想对当代的启示(9)李妮
浅析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塑(11)侯辰俊
弘扬长征精神助力脱贫攻坚(13)孙楠;贾卓越
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强化高校廉政建设(15)左继华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对青年成长成才的启示(17)田华
论文化自信的三个维度(19)高远
“互联网+”时代下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性研究(21)曾雅清;冯雪飞;陈刚;宋姝蕾;杨磊
浅析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现状(22)刘长富
书院制模式下学科交叉型分党校建设研究——以苏州大学敬文书院为例(24)孙正嘉
从严治党背景下暂缓就业学生党员管理办法研究(25)周杰
国企党员模范作用发挥与管理的探讨(27)李文妮;李辉
浅谈农业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思路(28)刘燕
强化大学生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策略研究(29)田燕飞
理工科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机制的分析(31)龙华山
马克思的社会理论探讨(32)杨博
高校教师参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多元化模式的探索(33)张熠
始终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35)张香梅
新时期国企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36)黄蓓
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长效机制研究(38)李作芳
浅析生态社会主义及其对中国的启示(39)薛梦霞;姜子
长征胜利的“终点”与“起点”研究(41)刘妮;陈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萌发研究——以绍兴为视角(42)王青花
守干净干事初心 担党务工作使命(44)李金伟
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45)于婷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模式探析——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为例(47)包鹏汉
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路径和思考(48)阎迪
刍议如何把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利用好(50)吴小二
态度资源下“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习近平总书记主旨演讲外宣翻译积极话语分析(51)王凌璐;潘流霞;陈梦圆
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53)张艳茹
延安时期中共对五四运动的纪念及经验启示(54)陈瑜;刘妮
红色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契合关系(56)路建红
近年来我国社会文化心态的变迁及其平衡路径研究(58)冯杨
新时代:道路契合国情,理论指引发展(60)刘艳;刘妮
浅析中外合作办学“3+1”项目背景下学生党建工作(61)邓艺;沈文静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入党动机演变的思考(63)徐崔;刘妮
落实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工作全面领导研究(64)方芳;王婕;刘俊辰
法制苑地
网络借贷平台存在的法律问题及规制研究(66)曲海文
传统法律文化在法治新时代的对接路径(68)司颖雪
保山市法治宣传的现状与优化对策研究(70)杨红燕
内部监护关系研究:个体工商户家庭儿童劳动保护(72)戴歆航
浅谈刑民交叉事件刑事法律基础问题(74)李芬
刑事二审指定管辖不可取——浅析吉林省辽源市王成忠案(75)左争艳
知识青年
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研究——一所乡村学校的个案研究(77)刘策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程案例教学方案之探索(79)王易木
朋辈教育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分析(81)于宏
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探析——以宿迁学院为例(82)方雨苇;罗欢
1+X证书制度下的教材开发(84)陈晖
“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86)惠黎平
“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跟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87)李亚琦;谢坚
地方口述史实践在中国近现代纲要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研究(89)李秋生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91)姜莉莉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方法探析(92)姜应龙
浅析交流轮岗教师是否提升了学校教学水平——基于七省三百学校的调查数据(94)唐恒
初中英语在教学方面如何培养学生兴趣(95)王玮
独立学院影视鉴赏选修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初探(97)王俊杰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SPOC+体验式”教学模式思考(98)杨晶晶
浅析提高中职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方法与技巧(100)穆富丽
产教融合双主体育人模式下的课程体系重构——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涉外酒店方向)为例(101)魏芳;王姝玉
我国学前专业声乐表演课程未来的发展价值初探(103)刘博
转型发展视角下“互联网+教育”的艺术类大学生学习模式探索(104)宁雨霏;陈晨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106)刘建军
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107)顾怡;王小雷
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情景教学的思考(109)陈雪
英译《论语》双语可视化教材开发——基于辽宁省铁岭腰堡扶贫项目的研究(111)夏雨榕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探究——以ZZ市SDL小学为例(112)王利芹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凉山地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114)刘静;陈达云
分层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115)孙翠迪
新时期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117)褚蝶花
基于学习通平台的高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118)杨侣珍
“六何”认知链促进高等数学与专业课的融通(120)覃茜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探析(121)张月喜
“工匠精神”视域下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新方式研究(123)张铃娣;周凡
经管之家
新时代财经素养培育对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对策探究(124)蒋玉洁
高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的路径研究——以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为例(127)杨霈宣
单位能力提升中应注意的基于公平目的的利他行为(128)张婷
“助困、立志、强能”——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立体扶助模式构建策略(130)徐子
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举措(132)周丽丽
国有企业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探析(133)陈卉
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调动职工积极性(135)付晓蓉
“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时代大学生自主管理规律研究和模式构建(136)张元;乔剑;肖金学
高校“校园贷”背景及大学生价值引导策略(138)黄婕
全面质量管理视角下的高校教师质量评价体系(140)宋洪珍
高校基建办公室行政管理的工作思考分析(141)柯柳玉
基于风险防控思维的高职院校廉政制度建设探索(143)旷玉妍
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144)黄敏婷
涉农高校参与定点精准扶贫路径研究(146)李博;许婕;侯慧贤
新形势下企业工会工作加强的相关思考研究(148)杜腊梅
思政天地
先秦儒家义利观对树立正确义利观的哲学价值(149)高慧
浅析无产阶级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152)王淇
艺术疗愈在自闭症儿童中的应用——以武汉纺织大学蓝灯志愿团蓝灯行动为例(154)漆晚霞;王越
“双创”背景下民办高校大学生择业心理状态分析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156)刘赞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思政课学习效果实证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158)马琳
互联网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160)陈亚楠
高校大学生奋斗幸福观现状及对策(161)张婉陶;蔡亚楠;崔诚诚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索(163)牛素杰
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研究(164)付海娟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高校的传播及抵制研究评析(166)李盛婷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及其当代启示(167)亢云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探析(169)杨淑芳
新时代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初探(170)黄琰
红色旅游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172)张豆玉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探索(174)钟明池
“一端三微”模式在思政课教学的创新与融合发展研究(175)曾扬阳
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心育人——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情感渗透的优化策略(177)焦玉燕
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78)渠静
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经典案例(180)蒲再明
历史虚无主义视域下大学生对中共认同提升路径探究(181)刘洁
微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183)薛军利;杜丽花;马秀丽;陈丽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184)陆莹
探析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186)朱俊
试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方法(187)毛娅萍;马慧
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189)陈冬仿
青少年外表拒绝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措施(190)程文杰;王淑燕
论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及意义(192)唐倩;罗卉
论人本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及策略(194)范镇杰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的应用研究(196)晁庆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生成逻辑(197)牟敏
以叶剑英纪念园为依托,利用地方红色文化创新:“95”后大学生志愿服务途径探索(199)廖莹莹
文化自信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安旺达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探究(202)郭娟;陈莹
新经济形势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析(203)周争蔚
论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鲜明特征(205)赵飞;张艳
探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206)马丽梅
论人文关怀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价值(208)安宁;张荣
浅谈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210)蒋寅萍
新时代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根本遵循(212)高倩
认同心理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213)陈佳
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心理的影响(215)陈慧欣
20~30岁女性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216)姚宇;白冬青
谈扶贫帮困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218)王佳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示范性党支部建设路径研究(219)韩旭;邢炳然;张宇
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分析(221)张璞
同向同行,协同效应——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222)王
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思政教育研究解析(224)李珊珊;白雪
新媒体时代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初探(225)张雪霞
以思想政治建设为依托,建立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机制研究——以湖南中医药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为例(227)刘强;胡敏;黄亮;廖菁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途径研究(228)黄硕;张艳茹;郑智
科技发展
TIPE2蛋白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230)魏燕妮;刘文辉
浅谈如何提高《解剖学》的实验教学效果(231)和海龙
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践探讨(233)邹文华
社科综合
可行能力理论视角下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研究(235)陈亦阳
大学生人际信任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237)梁建兰
“00后”大学生综合全程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239)齐昆;赵宏博;黄群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政策执行偏差探究——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分析(240)叶丽娟;朱芳漫
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问题及措施探析(243)罗春红
探讨发展文化产业的几个问题(244)蔡鸥
工匠精神视域下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路径分析(246)胡雅青
城镇空巢老人社区养老所面临问题研究——以Z市A社区为例(247)谢超
探究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建设的途径(249)李耘稷;刘悦
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创新模式初探——基于湖北工业大学蓝电中心志愿服务实践(250)徐坦;杨伟国;翟良芳
爱心支教 传递温情——沈阳市儿童福利院发展问题调研(252)闫星竹;金星彤
高职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路径的研究(253)姜少燕
“议榔”的意义:民族地区旅游型乡村中的主客纠纷及治理——基于西江千户苗寨酒店污水案件的考察(255)王玲;李祥涛
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中的问题与对策(257)陈中华
儒与道:心理资本与死亡焦虑探索(259)张子漓;李子豪;许祯岱;袁甜;蒋章顺
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社区教育服务的探索(260)迟尧林;王海梅
文化新辉煌与青年辅导员的使命担当(262)刘惠春
《信仰的再创造》与傩研究(263)王巧
基于影片《嘉年华》的一种符号学解读(265)王蜀玉
高职院校党班团一体化建设与学业支持融合机制研究(266)何婕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性评价的价值研究(268)谢川玲
从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中看伦理本位的中国社会(269)柳静怡
大学生职业目标的选择与适应研究(271)阙烨;马铮
浅谈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情绪管理(273)刘琳;王伟;张桂兰;张芳
城市社区贫困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275)耿奕冉;陈锋
青少年应理性看待整容(276)张沐秋;孙耀胜
新形势下医院政工工作重要性及完善措施的分析(279)胡鹏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路径现状调查报告——以河北省为例(280)陈丽;王鹏;吴日升;冯莉莉;苏正文;许楠
村规民约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中的功能研究(282)莫志敏
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问题研究(283)丁英娣
乡规民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285)关庆华
人生观视域下的大学生人格养成探究(286)李建源
楚辞的爱国精神启示(288)张晔
中西部农村贫困户基础教育挤压问题研究——以豫南D村为经验材料(289)张朔
警惕和预防寄生阶层的滋生蔓延(291)陈晴
从自我决定论看外嫁女回乡聚会的深层动因(293)马书红
困境与出路:社会工作介入初中寄宿学校师生关系研究(295)王红梅
河北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当代价值(297)竭红云
发布日期:20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