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中国民族博览》2024年11期

《中国民族博览》2024年11期
文化视野
多模态话语分析与中国城镇海外文旅推广——以浙江奉化为例陈含笑;1-4
文学文化
小说《平凡的世界》的文学语言研究刘燕飞;5-7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美学——以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为例刘燕茹;8-10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人物形象的情感探析李霞;11-13
关于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套子”的象征意义及价值研究沈鲁瑞;张曾彪;许不淄;14-16
《傲慢与偏见》的成长叙事解读王苑;17-19
《老人与海》的悲剧美学解读闫娜;20-22
文史研究
陶渊明对唐代诗酒文化的影响研究李艳;23-25
古籍传播与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李海燕;26-28
两汉盐渎县政区范围、社会经济略考冯雁军;29-31
探究《郑伯克段于鄢》矛盾因缘叶向妮;32-34
德才兼备理想:汉代察举制的文化解读方子若;徐航飞;35-37
甲骨文字构形系统的特点及其演变分析吉木阿龙;38-40
挖掘文史力量担负文化使命——以中国红军第八军革命纪念馆工作为例李秋健;41-43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鉴赏策略研究张嘉琦;44-46
浅析三星堆、金沙遗址玉器的艺术特征体现古蜀文化交融敖璐;杨晓芳;张楠楠;47-49
汉代博山炉展览中的造型艺术与文化内涵解读王妮;50-52
民族艺术
非遗文化嘉禾伴嫁歌的叙事特点李瑶;雷徽;53-56
视觉文化语境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研究张利平;蒋婕;曾婧;57-59
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吉林朝鲜族优秀传统文化为视角车虎顺;60-62
武戏表演中的力度与节奏感:以昆曲武丑为中心刘秀峰;63-65
论郴州非遗民间文学的民俗特征及传承价值沈定坤;王嘉琪;李美妍;黄文;66-68
阿拉善玛瑙雕刻的设计方法研究张楠楠;薛文涵;69-71
试探贵州布依族民间音乐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罗代兵;72-74
设计符号学语境下的哈尼族银饰解析彭淑雅;张瑞;75-77
制器尚象思想下的凉山彝族服饰纹样研究郑思宇;78-81
文化广角
如何繁荣群众文化类型的文学创作王丽;82-84
赣鄱文化对于江西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应用价值和开发王树黎;85-87
数字媒体在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实践探究常磊磊;88-90
发挥文化馆职能弘扬传统书法艺术的研究李琼丽;91-93
基层文化馆推动群众文化活动“走出去”的路径研究刘建英;94-9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网络意见领袖道德想象力的民族内涵、特性及其社会价值史海芳;97-9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时代背景和价值导向张舒杰;100-102
通过广西客家建筑分析民族民间文化的融合郑雅元;103-105
非遗传承视角下四川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翟丹凤;高树阳;106-108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困境与路径研究郭伟伟;109-111
旅游景区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研究李荣;112-114
新时代下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途径梁栋;115-117
传统体育文化融入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研究廖勇胜;118-120
“两创”背景下曹县汉服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融合路径研究刘茜;121-123
互联网+背景下的民族体育文化传播策略与路径研究汪俭发;124-126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张欣然;127-129
县级文化馆服务标准化建设策略及实施路径周丽;130-132
民俗体育文化在我国体育强国进程中的必要性研究周少臣;133-135
“乡村行”文化品牌的历程与创新袁永红;136-138
艺术乡建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及实施路径分析范愿愿;颜雅英;李佳;139-141
敬老崇文
人性之美与慈悲力量练佩鸿;142-144
音乐舞蹈
论地方山歌的收集整理与传承吴先海;145-147
敦煌舞蹈风格的分析与鉴赏——以“妙音反弹”为例严旎;148-150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民族声乐理论研究陈涛;151-153
基于凝视成像差异性探寻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策略陈梦婷;殷宁馨;喻可欣;154-156
浅谈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索亮;157-159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梁强;160-162
新课标背景下影视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策略——以湘艺版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黄薇华;163-165
乐理与视唱练耳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运用分析刘宁宁;166-168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李宗涛;169-171
小学二胡社团的教学实践王力;172-174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王燕;175-177
广西红色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结合分析凌俐;178-180
管乐训练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孟宪华;181-183
音乐音效在舞台表演中的应用王闯;184-186
美术设计
黑格尔的绘画艺术批评观王建平;187-189
浅谈当代绘画艺术中的语境重构杨正银;190-192
戏曲舞台美术设计的表现形式和相关探讨钟秋蓉;193-195
极简主义品牌设计中色彩意象的情感表达研究阴妮娜;196-198
符号学视角下的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研究张威;王双龙;金鑫宇;刘学文;199-201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研究单珊;202-204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策略研究聂君和;205-207
当代艺术多元化思想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方法李华;208-210
基于新课标的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刘相弘;211-213
浅谈“非遗进课堂”融入小学美术教育尚华婷;214-216
探究生活素材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刘广廷;217-219
边疆题材中国画作品用线技法探究李原原;220-222
语言文化
基于认知翻译学的海南琼菜英译研究刘士祥;朱兵艳;许宇宁;李华伟;223-225
基于语言学视角分析英美文学作品语言特点——以《红字》为例温静;226-228
网络流行话语“大聪明”浅析魏佳欣;229-231
汉语言文学中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陈典;232-234
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艺术语言的处理原则及对策探讨刘凤;赫云露;235-237
文博天地
数字文创赋能博物馆文物活态保护刘洁;238-240
基于人工智能在博物馆宣传中的应用孙婉琳;241-243
“微时代”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策略研究付星毓;244-246
基于图式理论的博物馆展览说明文字撰写研究王朋;247-249
地市级博物馆“云展览”发展策略研究——以开封市博物馆为例张玥;250-252
守护民族根与魂——新时代民族博物馆建设探索张中红;253-255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跨界合作策略研究朱晓燕;256-258
《中国民族博览》杂志2
口占一首楚图南;3
自作诗一首楚图南;260
 

发布日期:202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