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中国民族博览》2024年10期

《中国民族博览》2024年10期
文化视野
艺术类高校展演实践机制研究——以中国戏曲学院为例郑唯;1-3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音乐艺术鉴赏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卢树松;4-7
文学文化
探究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民族文化孟庆颜;8-10
《正常人》中康奈尔的身份焦虑毕晨阳;王立宏;11-13
孤独意蕴的书写——《百年孤独》与《额尔古纳河右岸》共性探析施婕妤;14-16
张承志《黑骏马》文学地理学解读王天丽;17-19
易代文士生活的文学写照——论明末清初潮州文人陈衍虞的诗歌创作陈腾;20-22
《告别马焦拉》中的代际伦理书写高俊英;卢艳玲;23-25
文史研究
浅析太原地区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文化吴鹏程;26-28
新形势下博物馆文物安全管理工作的再探讨崔贻彤;29-32
明代番禺地区文教的发展与交流徐可昕;33-35
宋元时期笔记小说中关于云南地方史的记载与整理荆建勋;36-38
恭王府博物馆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袁圆;39-41
发挥秦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新时代历史文化名城陈焱;42-44
郭忠恕故里及生年考孔令海;45-47
古籍活化的内容形式与问题浅析许蕤;48-50
民族艺术
传统杂技抛菜瓶的历史变迁及传承策略干祺;51-53
功能从象征性向装饰性演变的图像阐释——以蒙古族金银器装饰纹样为例杨宝音图;刘咪;54-56
浅谈龙岩采茶灯在闽西地区活态传承的探索张茜;57-59
文化广角
浅谈杂技艺术的历史现状及特点徐喆;60-62
关于戏剧表演中形体语言的运用探讨吴鹏;63-65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活动中声乐艺术的发展分析丁鹏举;66-68
以人为本、以艺为媒、以美育人、以文惠民——试析岳普湖县“群众村晚”文化润疆系列活动冯庭民;郭丁玮;69-71
东北地域影视剧中的影像叙事及文化传播研究李振寰;72-74
福州“三坊七巷”中的民俗文化解读李洁;75-77
新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路径李萌萌;78-80
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杨丽丽;81-83
讨论传统杂技与现代杂技的“碰撞”与“融合”郑维;84-86
形式主义艺术理论在当代的发展与演进翟一阳;87-89
优秀传统文化在塑造青年群体文化自信中的角色研究李丹;90-92
音乐舞蹈
古琴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音乐的融合与创新冯彤;93-95
《黄河儿女情》的艺术特征与文化魅力探析刘丹阳;96-98
舞蹈艺术表演的审美特征:基于拉班现代舞案例的评论刘云霞;李天宇;李莹莹;99-101
古诗词与艺术歌曲的交融:现代音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卢忠智;102-104
舞蹈《biang biang面》中的创编解析岳雅男;105-107
歌剧中的文学与音乐融合:声乐家的角色与挑战汝盼盼;108-110
浅析《人民音乐》与中国当代音乐沈洛纯;111-113
维瓦尔第歌剧咏叹调《我心欢愉》的音乐分析与花腔技术运用沈轶君;114-116
守护传统 激扬新生——“非遗”舞蹈的传播与创新实践王依婷;117-119
导演戏剧舞台调度与舞台支点的关系分析王成志;120-122
刍议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之间协作策略王敏;123-125
探讨新时代舞蹈编导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罗云;126-128
音乐表演专业改革与实践: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设计袁昌泽;129-131
浅谈非遗舞蹈对群文舞蹈创作的影响邹梅;132-134
融媒体与舞蹈的碰撞融合——以作品《唐宫夜宴》为例高欣;135-137
关于民间艺术在群众舞蹈创作中的应用探讨马丽;138-140
现代舞对民族民间舞蹈发展产生的影响分析高畅;141-143
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创作手法与艺术魅力的对比研究黄婷;144-146
声乐教学中基础技能培养的有效方法研究王英;147-149
中国古诗词歌曲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研究杨羚;150-152
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刘晓强;徐洲传;153-155
“国风”流行音乐融入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李圆;铁梅;156-158
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歌唱教学的有效性刘念;159-161
以舞传情 以舞育人——《少儿舞蹈鉴赏》课程在舞蹈教学中的意义与应用高原;162-164
民族高职院校舞蹈社团探寻舞蹈艺术的创新实践李熙林;165-167
论时代对钢琴音乐中民族性的影响李映萱;168-171
美术设计
浅析奥菲莉亚之死的美学色彩孙语璠;172-174
绘画中对综合材料的跨媒应用分析张佳杨;175-177
中国传统美术色彩对现代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效果的影响分析张晓彤;178-180
设计智慧驱动美术非遗数字活态化传承研究——以湖北省为例朱墨涵;徐泽平;181-183
奥运视觉形象设计中的环保视觉叙事——以萨拉申办2032年夏奥会视觉形象系统为例王艺霏;184-186
雕塑艺术在公共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田永刚;187-189
探索与融合——董希文油画中国风的建构金泽琳;190-192
马家窑彩陶纹样审美特征分析马莉;193-195
论民间美术资源在高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融合实践龙燕萍;196-198
花山岩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以桂西南地区为例吴密;梁巧巧;钟日恒;199-201
交互设计在视觉艺术中的创新实践探索张馨桐;202-204
语言文化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研究任艳;205-207
语块i+1理论在语境翻译中的应用杨瑞芳;208-210
俄语文学作品翻译中的文化障碍与解决策略靳知;211-213
汉语言文学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作用研究陈兴葵;214-216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民俗文化翻译的现状研究与思考万讯而;217-219
中华文化“走出去”背景下武术文化国际传播者英语能力研究范婷婷;许亚男;220-222
文博天地
试论基层公共图书馆新型阅读空间建设乔珺;223-225
新时期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模式探究仪晓晓;226-228
从陈列展览到文创产业——浅谈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周杉杉;229-231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框架宋锦华;232-234
博物馆对外宣传活动的组织与策划林思恩;235-237
公共图书馆如何优化特殊群体阅读推广服务——以界首图书馆“心手相牵·阅读悦美”品牌活动为例王青;238-240
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助推文旅融合探讨田娇;241-243
基层公共图书馆提质增效策略初探赵丽;244-246
文旅融合视角下博物馆发展思考郑小霞;247-249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策略分析陈少华;250-252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创新路径陈映雪;253-255
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的实践探索与创新思考研究鹿海波;256-258
《中国民族博览》杂志2
作品3+260
 

发布日期:202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