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民族音乐》2024年03期
目录
学术研究
语境·审美·共情:民族音乐跨文化传播路径研究马越奇;耿楚萱;4-8
中国歌剧的演进历程回顾及对新世纪歌剧发展的思考刘明坤;9-11
“路”地理文化空间对闽台客家采茶音乐的影响姜庆新;12-16
钢琴曲《森林的呼啸》演奏技法探析杨依婧;17-19
英雄史诗《玛纳斯》说唱文化生成及艺术特征任小芳;20-22
巴赫《c小调帕萨卡里亚与赋格》对位技术分析盛永琪;23-26
民族唱法中融入流行歌曲演唱元素的思考王慧慧;27-29
现代性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路径探索——基于延安鲁艺民歌采集运动马雯妍;30-32
司鼓在戏曲表演中的运用与配合——以滇剧为例徐灿;33-36
文旅融合背景下音乐类非遗传承路径研究——以硗碛多声部民歌为例侯佳;37-39
云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特征、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探析王晓亮;40-43
传统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传承与发展浅析李建明;44-47
二胡演奏技法在戏曲伴奏中的运用董浩;48-49
民间音乐
哈尼梯田上的天籁之音——多声部民歌“哧玛阿茨”与梯田旅游的结合发展可行性研究徐小倩;杨丹霞;50-53
浅析晋宁区宝峰调子会传承与保护宋艳红;53-55
墨江哈尼族唢呐曲调传承研究刘俨锐;56-59
当代音乐创作语境下少数民族音乐的“根”与“韵”——以文山州壮族风格歌曲创作为例贾万姝;59-62
腾冲佤族清戏保护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武和萍;63-65
华坪傈僳族民歌《赶猪调》浅析李晓英;66-67
昆明民间歌舞盛会“三月三耍西山”邓孟君;68-69
文艺评论
混声合唱《啊哈嘟呀》作曲技法分析刘梦楠;70-73
词为歌魂,曲为歌翼,互为载体——李娟音乐创作的理念解密金鸿为;74-76
滇鼓之约鼓舞未来——评云南艺术基金2022年度青年艺术人才资助项目冯薇薇;77-78
音乐教育
中国高师声乐教育发展的嬗变与展望刘天华;79-82
美声大众化背景下高校美声唱法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白宗颖;82-84
云南民歌演唱教学思考陈红玲;解晓;李知瀚;85-87
新课标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模块教学转变——以福州一中为例梁晓灵;88-90
高校音乐美育实践路径探讨张新;91-93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李云秋;94-96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研究——以《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为例张可;97-99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有效路径探究——以常州市G区H中学为例刘菲菲;100-102
群众文化
文化基因视域下贵州喀斯特地区民族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路径杨军;杨春;103-105
文艺类展馆的数字化公共服务建设探析——以云南文学艺术馆为例杨璇;106-108
浅析舞台艺术摄影创作黄俊玮;109-112
民族之歌
向明天远航张吉义 ;邓波;113
新农村的新农民杨瑞庆;114-115
相约屏边王毅 ;肖赞红;115
小雨点儿会画画宋红梅 ;应锡恩;116
月亮湾张勋亚;116
老朋友黄亚明 ;魏艺;117-118
啊嘎咋的张楠 ;方翔;118
蝴蝶泉边的小金花赵铁民 ;张文;119
各族少年是一家刘志毅 ;由文举;119
卓越圆梦想——武定一中校歌郑永昌 ;张朝亮 ;周国庆 ;黄春明;120-121
春回大地林红 ;杨丽娟;121
卜唐香 尼唐门崔欢月;122-123
七彩词花
大凉山上索玛花开(外一首)马向东;124
爱在边疆韩志华;124
徽州老家李安敏 ;李潇倩;124
同心同路何真宗;124-125
祖国万岁马伟亚;125
再唱北京的金山上李官明;125
苗家彩凤凰(外一首)朱尤靖;125-126
兴水惠民的水利人(外一首)蔡远;126
我爱大湾区(外三首)申华镜;126
大国利剑(外二首)龙华;126-127
来过张东水;127
竹壳帽王宾玲;127-128
马头琴(外一首)刘斌;128
人间最美四月天(外一首)朱艳丽;128
《姚安坝子腔》 代表性传承人刘彩菊殷志勇;2
云南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李娟李娟;129
振翅黄俊玮;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