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民族音乐》2024年01期
目录
学术研究
《中国民歌三首》中国音乐元素研究刘天文;4-8
越剧音乐发展中的创新之美——以《红楼梦》[弦下腔]核心唱段为例陈洁;8-12
苏剧《国鼎魂》主题音调研究马于;13-15
古风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以河图演唱歌曲为例戴莹;16-20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装饰音的表现功能探索彭俊铭;21-24
20世纪30—40年代全面抗战历史语境下云南音乐文化现象研究姚明琼;任秀蕾;25-28
音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与心理机制——基于电子管风琴演奏的视角田抒可;29-31
钢琴曲《牧童短笛》的创作特点分析彭云姝;32-34
城市声音景观塑造的实践与思考申吉浩岚;35-38
浅谈演唱中的情感体现——以《来生来世把你爱》为例任青宇;39-41
以“人”为中心的项目化民歌传承与创新机制建构——“云南地区少数民族民歌创作及表演人才培训项目”的实施王妤;42-44
民间音乐
剑川白曲的抒情艺术探析赵非;45-48
雅托噶在蒙古族传统音乐中的角色与功能燕妮;49-51
昭通苗族民歌的差异化传播及成因浅析罗江珍;52-54
晋宁彝族传统舞蹈“颠乐”的传承与发展赵茜;55-58
文艺评论
古诗词艺术歌曲《渔翁·道情》的音乐特征与演唱分析张鑫雨;59-63
彝族“五度三音列”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以《寻找太阳升起的地方》为例黄程龙;64-67
歌曲《天籁怒江》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陈欢;68-70
云南艺术名家宗庸卓玛工作室藏族歌曲传承成果音乐会成功举行钱康宁;71-75
歌蕴天籁绽新篇钱康宁;76-77
音乐教育
云南民歌美育价值及教学资源开发研究董创;78-81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李卿菁;82-85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研究卢雪珊;86-89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个结合”,充分发挥中华优秀戏曲文化的育人作用谢旭辉;89-92
民族声乐的教学要从建立中国式审美认知说起段苏珊;93-96
论中学生交响乐团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作用王梅容;96-99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职钢琴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及运用策略李佳;100-102
群众文化
“村晚”的文化内涵及发展路径探析——以云南近三年百余场“村晚”为例余应木;103-105
艺术之乡助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王文品;106-109
民族音乐普及推广助力乡村振兴——以云南花灯为例刘华萍;109-111
民族之歌
看到中国程安国 ;胡积英;112
你会爱上我们新疆翟克伦 ;张荣冠;113
泉边军民情崔露沙;尹升镇;刘锡古;114
你我的远征杨明菊 ;张宏光;115
布依儿女爱唱歌刘念;115
司莫拉的月亮杨明菊 ;侃侃;116
山海情李润超;116
喜鹊叫喳喳龙章辉 ;刘乐权;117
石林的小阿诗玛吴钟文;118
颂歌一曲唱沂蒙李华野;118
万家灯火平安夜——献给中国人民警察节刘志毅 ;张朱论;119
月下灵湖阮居平 ;刘念;119
大理好风吹杨广文 ;胡钰雪;120
阳光与花香王云溪 ;华锦玉;120
大山的回响倪开宏;121-123
程海保尔毛诗奇 ;和文光;123
七彩词花
梦在春天史兰田;124
你让兰考更精彩丁志刚 ;丁恩昌;124
三月桃花雨杨月秋;124
芒花谣(外二首)杨明菊;124-125
春来早(外二首)仇东标;125
草原之晨 草原之星(外三首)李晓军;125-126
咱们小村变化大曾范梅;126
奇峰古村(外二首)李潇倩 ;李安敏;126-127
山乡崖雾茶曾范梅;127
云南好儿郎(外一首)张东升;127
哈尼姑娘马伟亚;127-128
手捧哈达唱赞歌(外一首)韩志华;128
春天的秘密(儿歌5首)林杰荣;128
布朗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岩瓦洛殷志勇;2
彝族青年歌手李静碧129
霞光里的阿佤山李剑锋;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