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文苑》2024年34期

文苑》2024年34期
美术作品
情感化体验空间设计——漆艺文化展示空间(1)
刘夏洁封2
红色记忆——星火燎原(布面油画)
贾挺宇前插1
英雄之城(插画)
易靓 尚晓琼前插2
隐于山林的温暖(摄影)
崔林红前插3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摄影)
崔林红前插4
蓝盆花(刮刀画)
李媛媛前插5
绣球牡丹双条屏(刮刀画)
李媛媛前插6
面塑作品
刘继全前插7-前插8
文化传承
基于敦煌壁画文化的产品智能化发展模式研究
武欣蓉 冯芳1-3
新媒体时代宁夏非遗文化传播策略——以麻编技艺为例
俞莹莹 白梦瑜 吴岛俞 吴义雪4-6
文化传承
雷锋精神的文化建构与当代传承
赵学军7-9
佳木斯市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与发展路径
鲍荣娟 刘利峰10-12
新媒体环境下非遗文化的传播策略研究
甘艳霞13-15
"儒医文化"对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价值研究
宋艳芹 李春明 刘云海16-18
蓝印花布与中学美术社团融合发展的研究分析
赵雨扬 王志成19-21
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对群众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王春勇22-24
新媒体时代古乐传播与传承的创新路径
李靓雯25-27
汉语言文学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研究
马雨欣28-30
群文工作者视角下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路径
周唐眉31-33
艺术评鉴
《超越正义》的文本研读:回归良善生活
王璐34-36
艺术评鉴
论鸭长明的随笔《方丈记》的现代意义
孙旭辰37-39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以古典与现代作品为例
谢奕聃40-42
浅谈京剧奚派《哭灵牌》艺术特色
张通43-45
外国经典戏剧京剧化改编的启示——以《哈姆雷特》和京剧《王子复仇记》为例
陈非非 陶全胜 王大刚46-48
"尚意"书风形成的历史因素与现代意义探究
吕沁49-51
艺术研究
礼俗仪式中的音乐符号——以陕北唢呐音乐为例
谢晓彤52-54
探究钢琴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王娜55-57
非职业合唱团体的训练策略与方法探究
王玮58-60
中国古典舞身法在表演细节处理中的作用
李娜61-63
舞台艺术中的数字化舞美设计研究
井碧云64-66
艺术研究
浅谈时尚摄影对传统摄影美学体系的"怯魅"
沈汀67-69
文旅视野
新时期文化馆赋能西部地区文旅资源整合的有效路径
李丽芳70-72
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吉安采茶戏与群众文化的耦合研究
方芸73-75
人文社科
推进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路径——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依托
武昱彤76-78
节日民俗礼仪与社区凝聚力构建的关系研究
刘强 黄静瑜 刘庭辉 林启德79-81
非遗保护和传承视域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研究
梁燕82-84
昭平县文化馆推动文化振兴的策略研究
邱昱翔85-87
《论语》英译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分析
刘畅88-90
方言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与价值
谢奉伸 董帅91-93
"有(一)点儿+X"中数词"一"的省略
焦沛睿94-96
馆藏探索
中西博物馆的对比与分析——以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法国卢浮宫为例
秦建豪97-99
高校图书馆编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勃100-102
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周雨103-105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图书馆管理创新对策分析
李晓飞106-108
文化场馆平安建设的实践研究——以图书馆为例
李晓岚109-111
影视传媒
略论新疆电影导演谱系
刘一禹 高天乐 仝慧颖 刘魏112-114
不同类型"私摄影"在表述边界上的差异性解读
王楠115-117
非遗技艺的微观摄像记录与传承路径探索
吴泽鹏118-120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探析
曹琳121-123
守正创新推动融媒体中心文化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
王月荣124-126
美术作品
情感化体验空间设计——漆艺文化展示空间(2)
刘夏洁封3
花卉(彩铅绘画)
陈舒薇封4

发布日期:2025-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