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喜剧世界》(下半月)2025年02期
目录
喜乐剧场
戏剧表演中运用情感表现技巧塑造人物角色的实践路径——以张力理论为视角黄小慧;郭文华;4-6
文化记忆视域下英雄形象经典化研究——以豫剧《铡刀下的红梅》为例郭双;7-9
戏剧艺术的跨文化审视: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与中国传统戏剧的比较研究黄心怡;10-12
疗伤、辩解亦或是宣泄?——从戏剧创作谈艺术创作动机吴必优;13-15
文旅商视角下河北戏曲文化空间的保护、耦合、重构路径研究——以河北省张家口市为例李燕凌;王纯纯;高兵;16-18
后现代语境中张家界阳戏活态传承研究刘方萍;19-21
喜剧沙龙
西江流域民歌文献研究与应用陈洁;陈静;22-24
民国文人大同游记之比较——以冰心和郑振铎为例王燕;25-27
融媒体时代电视节目的发展与创新路径于肆洋;李俊萍;28-30
智慧城市视角下的共享琴房创新发展策略研究赵婉如;31-33
儿童戏剧教育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的创新构建研究——以广东文艺职业学院为例陈月娥;34-36
新媒体时代综艺节目策划创新策略研究吴微;37-39
文化“两创”视域下泰山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申健健;40-42
艺术探索
格恩迪·塔塔科夫斯基的卡通人生张天一;43-45
视觉呈现·听觉享受·触觉体验——论国风与国潮的全感官氛围营造原璐欣;46-48
中国传统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新变迁于芳;49-51
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类型探析杨亚凡;52-54
动画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融合与创新范文婷;55-57
文人视角下的“工”与“逸”——论董其昌青绿山水的意象合法性何潜;58-60
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探究秦佳琪;庄淼;林宇新;61-64
浅析巴尔蒂斯的绘画技艺侯瑜;陶晶;64-66
从写实到写意:明青花花鸟纹的艺术特征及成因宋紫锐;67-69
喜剧与影视
新主流电影的话语表达与创新——电影《战狼2》《红海行动》与《万里归途》比较分析张楚楚;70-72
主旋律微电影的创作路径与时代价值曹洋洋;张其洪;73-75
人物符号的价值导向:新时期军事电影叙事革新探析王健斌;盛德华;76-78
群像式人物纪录片的故事化策略研究——以萧寒导演《丽江·拉夫斯基》和《一百年很长吗》为例陈舒淇;79-81
多角度叙事下的国家形象建构和符号化传播——以《众神之地》为例张文婧;82-84
从精神分析学角度浅析电影《小丑》巩至善;85-87
媒介自反与互文景观:元电影作者的自我指涉——以电影《永安镇故事集》为例胡之涵;88-90
影像中的文化——以《肖申克的救赎》为例田盈;杨金广;刘明宜;91-93
后真相时代真实事件改编短剧的现实主义书写颜妍;94-96
中国传统民族风格角色塑造的传承与重构研究——以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和《大圣归来》角色孙悟空为例邓君;97-100
《艺伎回忆录》的电影色彩艺术分析惠梓涵;100-102
喜乐汇
艺术表现与民族精神的深度融合——以《雪山魂塑》为例丁静;103-105
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角色塑造与咏叹调演唱分析夏艺文;106-109
思乡题材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分析——以赵元任《新诗歌集》为例任明勇;109-111
机智与幽默:海顿弦乐四重奏Op.33No.2中的喜剧性风格吴海妮;112-115
声乐培养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开展策略高杨;115-117
钢琴演奏中情感表达与技术运用的融合路径探讨解玉龙;118-120
广西壮族马骨胡的制作特征与社会价值闭晓静;121-123
喜剧大舞台
区域性舞剧创作的文化符号构建与当代话语表达——以舞剧《咏春》为例李月悦;124-127
豫西南民间歌舞的生态调查与文化属性赵慧琴;127-129
探究舞蹈演员在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以舞蹈作品《云想衣裳》为例刘新元;130-132
多元文化下舞蹈编创与民族舞元素的融合探究肖亚培;133-135
“圆”在古典舞身韵中的体现——以典型动作“云手”“风火轮”为例赵婷婷;136-138
电视晚会节目中的舞台设计研究——以2024中央广电总台中秋晚会为例李文全;韩强;139-141
大运河江苏段非遗民间舞蹈的调查与研究——以灌云花船为例许习暄;黄宇轩;何雅丽;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