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喜剧世界》(下半月)2025年01期
目录
喜乐剧场
交互与体验:沉浸式戏剧的艺术特征及发展路径新探张皓博;王晨;王晓菲;4-6
“新写实”戏剧悲剧人物的心灵变奏——以《洒满月光的荒原》为例唐昱颖;7-9
舞剧中人民立场坚守的当代价值——以《沙湾往事》为例张淼;10-12
音乐剧《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亲情主题与文化传播价值研究刘妍;13-15
粤剧《谯国夫人》的舞台造型艺术表现李晓峰;16-18
喜剧沙龙
区域非遗文化的保存现状及可持续传承对策探究——以阳江山歌为例方雨珊;18-20
游戏中的文化叙事:《黑神话:悟空》对中国传统神话的现代演绎与全球传播王保曦;21-23
山西傩面具艺术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姜雅琦;曹迪;24-26
文化记忆理论视阈下黄河文化符号的建构研究李珊;姜衡;王成玥;27-29
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困境与突破路径分析郑强;30-32
音乐学视角下对昆曲传承的思考周枫;33-35
试论白居易的音乐美学思想——以《长恨歌》为例侯鑫美;36-38
艺术探索
当代艺术的多重作用研究——以奈良美智、草间弥生、谢德庆为例陈子建;39-41
试论南宋画家马远绘画的含蓄之美——以《寒江独钓图》为例谢然;42-44
趣味性造型在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及文化分析程维;45-47
中西融合:林风眠仕女画中的革新实践王雅娅;48-50
中国工笔画与江户时期日本画的技法对比研究杨子钰;51-53
基于用户数据驱动的流媒体平台与传统影视创作的融合与冲突和蓬;54-56
浅谈电影中声音的表现力赫峻廷;57-59
中华文化在日本动漫角色设计中的影响崔玲玲;李佳明;60-62
《格萨尔》史诗的新兴艺术载体表现研究于健;63-65
喜剧与影视
追光动画白蛇系列:跨媒介叙事下白蛇传IP的策略研究吴昱璋;刘梓欣;66-69
主旋律网络纪录片的“纪实+”研究——以纪录片《这十年幸福中国》为例秦迎盈;70-72
人工智能赋能引擎电影实时交互预演:价值超越与实践路径沈嵩;73-75
动画电影《海洋之歌》中民族文化的创新应用与体现王胜英;76-78
中国早期武侠神怪片的叙事策略与主题建构高光旭;79-81
吉林省少数民族影视题材作品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于红;黄馨慧;82-8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丹麦电影的国际传播策略浅析孔亿;85-87
“他者”与“介入”的建构与转向——以顾桃鄂温克族纪录片为例陈磊;88-90
电影符号学视域下《河边的错误》的隐喻解读周思敏;91-93
喜乐汇
陇东民歌的艺术特色与传承保护魏敏;94-96
新时期河南民歌的创新性传承与保护对策研究黄晶晶;杨洋;97-99
新媒体时代高校音乐传播的新特点研究王丽响;100-102
民族音乐在音乐剧中的发展现状及创新发展路径王娅;徐蓓;103-105
群众文化活动中声乐表演艺术的运用与发展探讨严文婧;106-108
福建闽东茶歌的音乐特征与唱腔研究——以三首茶歌为例段苏珊;李君里;109-111
刘聪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及审美价值——以《故园恋》为例苗艺馨;胡新宇;112-114
戈特沙尔克的钢琴音乐特点及艺术风格探讨杨郁璇;115-117
不同时期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征魏士茜;118-120
喜剧大舞台
楚袖蹁跹:楚袖舞的艺术特征与技艺结合运用王琰茹;121-123
中国民族民间舞《马铃摇响幸福歌》中舞蹈元素运用的意义刘蓉;124-126
非遗舞蹈的活态传承方式分析陈磊;127-129
探析“莎姆”仪式音乐流变中的固定、衍化、情怀孟庆珍;卢斐;130-132
特定场地与实验性舞蹈创作中的空间与时间关系研究陈曦;133-135
文旅视域下民俗舞蹈审美价值研究张峥;136-138
舞蹈创作的社会文化价值与实践路径——以作品《鹿回头传奇》为例温海翠;139-141
新媒体时代民族舞的编演呈现和创新传播——从电视舞蹈节目的热播谈起吕樯;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