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名作欣赏》2025年03期
目录
主题宣传·红色文化赓续
自然与爱国主义精神的赞歌——陆蠡散文《囚绿记》赏析高玉婵;5-7
爱国主义视域下的艾青诗歌意象再解读王昕睿;8-10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浅析红色经典《暴风骤雨》中的称谓语闻爽;11-13
主题宣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魏晋文学研究
近十年曹植诗歌研究综述左有智;14-16
阮籍的玄学思想与文学创作韩俣傲;17-20
《兰亭集序》中王羲之对人生无常的诗意表达马彦;21-23
“悠然见南山”之“望”“见”之辨张瑾云;24-26
主题宣传·中华文化走出去
浅析会话含意理论在《冬牧场》及其英译本中的运用马梦娜;27-30
《萧十一郎》中武侠文化元素英译研究曲樊樊;31-33
项目呈现
“寻根”的余火,颜歌文字王国里的小镇世界——以《平乐镇伤心故事集》为例罗志远;34-36
蒋光慈《丽莎的哀怨》与钱杏邨《玛露莎》对比研究吴芸睿;满建;37-39
《国王的演讲》中的历史人物与现代形象的对比张俊慧;40-42
论姜夔《白石道人诗集》中的自然类文学景观薛芳;43-45
浅析济慈颂诗中的生命哲思逯阳;孙灏然;46-48
论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的非虚构书写杨紫艺;杨荣;49-55
双创园地
论萧红重庆时期创作中的场所意识张文汇;56-58
异域的金桃:从劳费尔到薛爱华的古典汉学研究转向胡涛;59-61
《恋爱中的女人》中交通意象的现代性启示李丽雯;62-64
青年学人
“瞬间感知的流淌”——痖弦《秋歌——给暖暖》的抒情性特征赏析孙娟;65-67
流散文学视域下的木心诗歌研究孙娟;68-71
古典丛谈
《虞夏书》上古神话到英雄神话转变研究李澳华;72-75
《易经》之“光”周建光;76-80
《史记》与《汉书》中的张良形象对比王紫琼;81-83
屈原的“三去”之问与人格精神的自我呈现路珊珊;84-87
李白“交游诗”的类型研究胡楠桢;88-91
论白朴怀古词中兴亡之感的成因张眸;92-94
从“三言”看晚明士商关系变化保黛丽;95-97
清代三家《秋兴八首》评点比较周燕明;98-101
语文讲堂
文化传承视角下余光中与席慕蓉的《乡愁》比较赏析王文月;102-104
浅论梁衡散文的艺术特征——以散文集《把栏杆拍遍》为例邓小桂;105-107
破解《在细雨中呼喊》中的生命意识密码向选军;108-110
性别世界
敦煌词女性题材作品情感特征及艺术特色浅析袁虹;111-113
基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域下女性心理分析——以林白《同心爱者不能分手》中的神秘女人为例陈欣悦;114-116
论铁凝《玫瑰门》中女性意识的隐遁与张扬侯艳艳;117-119
《爱玛》中的自我成长主题探究高洁;120-122
小说纵横
自然建构·社会对比·心灵观照——郁达夫《迟桂花》“桂花”意象的空间叙事解读郭杨;123-127
比较文学视域下莫言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特色研究李志宇;128-130
浅析残雪《饲养毒蛇的孩子》中的三重隐喻覃正锋;131-133
《务虚笔记》中的主要意象及其审美价值探析唐丹萍;134-136
契诃夫《樱桃园》中的空间叙事研究施晓俊;杨晓笛;137-139
寻找“阿特曼”过程及意义分析——哲理小说《悉达多》导读程红辉;140-142
被叙述的自身——沃夫冈·希尔比希小说《转换》中的身份危机书写研究黄爱玲;143-145+184
《逃离》的生态批评解读赵娜;146-148
《面纱》的跨文化空间解读卢佳润;149-151
纳塔内尔的心理迷宫——弗洛伊德复影理论视阈下的E.T.A.霍夫曼《沙人》张楠;152-154
《悠悠岁月》的记忆备忘录黄景涛;155-158
戏剧影视
战后郭沫若历史剧在重庆的舞台实践——西南剧艺社演出《孔雀胆》考述冯清贵;159-161
众星捧月——《伪君子》中“配角”的作用与设计意图方翊霏;162-164
易卜生的诗剧美学:《布朗德》与《培尔·金特》比较研究刘可慧;165-168
执苌弘碧血,寻人间正道——浅析《三大队》“英雄之旅”的现代性演绎张婉莹;鲁小艳;169-171
主体心理学视角下《新蝙蝠侠》中的自我建构杨鹭;杨琨;172-174
学林漫录
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思想教育性杨亮亮;175-177
《哈利·波特》与《赵氏孤儿》故事母题比较研究田雨函;178-180
装置与身体的规训——杰斯珀·贾斯特的艺术创作研究冯铉淇;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