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青年文学家》2025年09期
目录
卷首语
人生风景杜晓慧;1
封二
《方圆》李奇霖;2
《四季荷叶灯》李响;2
《夜》邵俊俊;2
《共生》司冰欣;2
《待饱和共生体》董湘华;2
《像素山水》张晓晨;2
诗歌苑
心中有阳光 眼中有星光黄莉;4
春意款款 岁月缓缓张琬玮;5
墙脚边(外三首)陈健;9
夜(组诗)吴海广;12-13
小说林
触苍穹刘靖睿;15
焦虑症唐欣悦;16-17
娘的心郜爱巧;17
剧本
谷雨霍治乾;陈月;24-29
散文馆
走出去,走进去温耶俊;30
微光亦英雄石贞元;31
于淬火中成长张容越;32
厚积而薄发孙馗善;33
执其两端求其中,老要张狂少要稳沈炜轩;34
江南忆黄远帆;35
于选择中量力,于行动中尽力苏佳梓;36
回归自然张祖睿;37
打开心灵之窗,让共情成为一种力量郑伊凡;38
弱德之美黄菁瑶;39
生命的回响杨德基;45
我家有只独眼猫徐朝;47
枝枝叶叶总关情——老班章之旅丁永华;48
时光的印记:《匆匆》的文学价值探究周梦婕;49
台上老屋吴桂元;50-53
初中体育:不仅是运动,更是生活杨帅;54-56
悠悠江水,迢迢离情陈彦冰;62-64
泥淖中开出的一朵冷香之花黄绮芸;65
文学评论
论中国美学语境下的自然美及其框架问题陈梓瑜;74-76
乐府诗《从军行》曲调的流传与演变李思慧;席烁然;77-79
浅析云间词派咏物词李倩;80-82
《世说新语》中的“双面”周文王——浅析人物形象双面性背后的意义陈天麟;83-85
陆机《文赋》对培养新时代勇“士”的启示黄小漫;86-88
《经典咏流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以《青玉案·元夕》为例高小英;89-91
《信任》中的叙事诗学建构胡欣;张淑梅;92-94
《冬天的故事》中时间的空间化叙事姜虹竹;95-97
《兰亭集序》的悲痛之美:时代回声与不朽华章曹红梅;赵蕊;98-100
从《平凡的世界》看中国社会的变迁崔婷玉;101-103
汉字里的四季变迁唐俊霞;104-106
从喜剧和悲剧表现看《海鸥》的艺术特色孙彤彤;107-109
民族视域中的“生态书写”——论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王杭淇;110-112
评剧“爱派”当代传承的思考王琦;113-115
东北地域文化对当代东北文学创作的影响研究王璐;116-118
古诗词中的四季流转:意象与情思的融合王莉;刘佳;119-121
从物的角度解读苏轼杭州写景记游词王静;122-124
“想象”概念的多重含义探析王蕊;125-127
梦回流水映花月——李煜词中自然意象的艺术探究彭程;128-130
论《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讲学家形象曲维宁;131-133
从高加林的性格悲剧透视人生抉择与时代镜像——解读《人生》的现代启示张皓帅;张瑛池;134-136
理与情的交织:苏轼《赤壁赋》与《后赤壁赋》情理结构比较张冰冰;137-139
探析《水浒传》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儒家文化烙印徐小雯;杨捷羽;邱镜萱;140-142
古诗词艺术歌曲《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作品特征及艺术指导王昕宸;143-145
论水墨插画中写意风格的视觉呈现与内涵表达王韵惟;146-148
论《红楼梦》中薛宝钗的稳重性格与处世哲学王若萌;149-151
现代汉语同素逆序同义词探析张剑文;许长青;152-154
唐寅自我形象的诗意表达——以题画诗为例张嘉任;155-157
爱与责任的文学镜像和当代启示——以《小王子》为例杨丹宁;158-160
贾探春的四重命运桎梏张胜楠;詹朝阳;梁然;161-163
接受美学视角下双声词和叠韵词的翻译——以《诗经·国风》的两个译本为例周湘;164-166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的语言艺术特点分析张晓鹏;167-169
古代文学作品中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表现分析张紫时;170-172
左拉的美学观:浪漫主义情怀之下的自然主义小说理论朱玲艳;173-175
南宋丘崈生平及词作研究周妍希;176-178
“醉一斗酒”史话朱明华 ;石慎勇;179-181
安娜·卡列尼娜悲剧形象研究朱胜男;182-184
会话含义视角下《卖花女》人物对话两汉译本的对比分析顾轶佳;185-188
以“他者”观念浅析“三言”中的女性形象李熙曈;陈兴栋;189-192
《云山仙境》张敬;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