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青年文学家》2024年24期

《青年文学家》2024年24期
作品选
封2,封3-封4
卷首语
从前缓
李俊1
诗歌苑
赛里木湖的思念(外一首)
冀迎春4
枕一墙花香入眠(组诗)
王子轩5
会走的湖
田军6
美丽乡村(组诗)
周廖玲7
流经岁月的河(外二首)
孙彦玲8
在海边(外一首)
耿兵9
无字的碑文(外二首)
于湘生10
归乡
何雨11
诗歌苑
岁月的余温(外三首)
王军12
彝乡甘洛(外二首)
姜秀军13
美酒——双沟之恋(外一首)
张业明14
你的样子
张凡15
七夕(外二首)
徐焱16
在十里花溪看春天的样子(外二首)
唐平贵17
栀子花情缘(外二首)
梁锐18
在山居 与大痴公对话(组诗)
黄澜19
无声地歌唱(组诗)
丘英姿20
一滴清露 在秋的栅栏里(组诗)
江秋容21
诗歌苑
赠书
何桂荣22
白(外一首)
柯佳琦22
夏花
艾莉22
教师礼赞(外一首)
沈佐海23
端午
李采睿23
花留不住 花还会再开
陈贻林23
父亲(外一首)
彭慧君24
枯叶蝶
高兴24
远望苍穹
周月24-25
种子(外一首)
林琼25
诗歌苑
芽庄海湾(外一首)
张玉梅25
文字磁场(组诗)
李晓玲26-32
岷江 是我灵魂的血脉
陈国安33
念往
佘明阳34
小说林
揽棒子
秦玉河35
第一课
谢慧兰36
舌尖上的记忆
许昂 庞娟37-39
看瓜(外一篇)
赵献涛40-41
绿叶的铠甲(外四篇)
王宏伟42-46
散文馆
做一粒友善的种子
端木锦地47
散文馆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
叶建辉48
"孙子兵法"
张德芳49
爱让我那么痛
陈和深50
父亲像我的首长(外一篇)
任继兵51
银杏树下的玫瑰
郑欢52
蔷薇花开
葛苏芳53
爹为媒
邢宝进54
爱的回应
文闻55
春归何处
范玉娥56
从天而降的粽子
江雨57
散文馆
草绿色的书包
王炜58
一年又一年
贺志城59
"渔娃"趣事
黄正林60
怀念恩师
刘绪忠61
我的绿色童年
赵永红62
走远的外婆
孔岩63
我的支教岁月
雷亮64
走进《朝阳古村落》
刘俸君(山牧)65
源远流长泗州戏
陈常青66
一瞬间
周楚勋67
散文馆
苏州印象
李宗荣68
等爸爸回家
袁华年69
燃烧的心灵火焰
李希锦70
寻不到的儿时记忆,回不去的童年
陈雪梅71
我跟父亲是"仇人"
范跃军72
依依校园情
孙战垄73
致青春之奇装异服
康万涛74
轨影
姚锦75
"意义输赢"大于"规则输赢"
范一韩76
柳蒿的情怀
刘洪77
散文馆
遇见马坪,走过岁月三十年
陈梦琪78-79
高台之上
梁振举79
猫事
范泽润80-81
怀念梅兰芳
刘敬杰81
时光拾句
熊道静82-83
110不管这事
张军青83
父亲眼里的光
高军霞84-85
都市里的守望相助
陈毅燕85
忘记,也是一种记得
蔡晓菲86-87
拜见恩师
刘运喜88-89
散文馆
三妹
李宝鸿89-90
"仁饪",母爱深深
刘金标91
符号文昌阁
陈继军92-95
文学评论
古楚新风:老庄哲学对楚文化的现代意义
白茹 何美霞96-98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葛浩文《古船》英译策略
陈明99-101
从小说结构与场面调度分析《鹿鼎记》影视可改编性
陈翔102-104
论明清时期女性作家的创作环境
何美霞 张孝德105-107
"傲慢"与"偏见"的双重镜像:达西与伊丽莎白的角色解析
孔王芳108-110
论《沧浪诗话》中的"识"
李亚欣111-113
王维诗歌中的色彩词研究
李芝敏114-116
文学评论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人物在中国的接受
刘祥荣117-119
新时代东北民俗动画IP的传播路径研究
刘子琦120-122
论日食与阴阳相克、五行相胜思想
卢静123-125
张爱玲作品中的"新与旧""雅与俗"交融现象研究
罗丹126-128
以苏轼的性格浅析苏轼的诗词风格
罗子强129-131
浅析林黛玉性格的矛盾统一性及成因
强甜甜132-134
《克拉拉与太阳》中的空间转换
任佳玲135-137
试论萧红小说中的男性形象
史李想 钱华138-140
《黄帝内经》之心性论思想研究
宋佳芮141-143
《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山海经》书前提要研究
孙悦144-146
文学评论
《史记》中的"谶"与儒家天命观
唐郡遥147-149
现代主义视角下《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分层叙述
王若兰150-152
论唐代女冠诗人的爱情诗
王雯珺153-155
李公麟《五马图》的意象性探析
吴金霞 夏生龙156-158
论变文中的副词词尾"来"
谢梦可159-161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山东地方志特点研究
胥静如162-164
文学作品影视化过程中人物形象变化赏析
袁萍165-167
文学语境视角下《聂小倩》题旨新论
张珂168-170
《四库全书总目》词籍提要对浙西词派的继承和发展
张若文171-173
"出尔反尔"的艺术效果
张孝德 白茹174-176
文学评论
现代主义的象征与隐喻
张兴177-179
试论《周易》"生生"思想的"人类中心主义"特质
赵麒翔180-182
基于叙事学视角探讨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
郑幼骅183-185
《桃花扇》版本源流研究综述
朱星晨186-188
田耳笔下的女性群像:文学形象的解读与思考
杨欢 孙梦梅189-192
 

发布日期:202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