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艺术讲坛
中国岩彩艺术的发展与创新——胡明哲访谈胡明哲;严梦阳;6-11+2
“媒介即隐喻”:基于娱乐价值取向的现实批判语境思考梁帅;12-16
媒介赋权下的公共艺术与在地文化重构——以济南国际双年展为例臧文涛;17-22
艺术史论
近三十年元代文人画隐逸思想研究述论崔莹;23-27
书写的遮蔽与宋以后书法研究重心的转变魏文泺;28-30
书法的本体、功夫与境界探究崔行华;31-33
沈周山水画技法研究——从“细沈”到“粗沈”的笔墨风格转变王好军;34-37
中国意象油画发展探析董子玮;38-40
艺术批评
一片禅心寄丹青——对担当及其绘画艺术的几点思考许晓红;41-44
从“泥人仇”到“黑旋风”——仇志海艺术生平考仇翼;45-48
浅析电影中的荒诞美学——以宁浩的电影作品为例宋盈;49-51
毕加索绘画中的鸽子和公鸡意象梁正涵;52-54
傅抱石水墨画中的色彩表达张楠;55-57
浅析李公麟对人物内在精神的刻画——以《维摩演教图》为例马昱博;58-60
艺术融合
艺术人类学视野下山东皮影雕绘技艺的流变与重构邵艳芬;栾懿;61-67
当代摄影中的“摆拍”式表达赵明铭;68-71
数字艺术创作中的问题与策略研究纪浩然;王石竹;72-74
现代化进程下建筑中“新”与“旧”的共存关系——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王星;75-77
写实绘画与摄影的互补及其发展傅举;78-80
新媒体时代我国漫画出版产业发展路径探究石冉冉;81-83
少儿图书编辑的插图设计创新研究吕洁;84-86
泉州改良竹编的艺术价值白玥;张吉生;87-89
民间美术作品中的文化符号及其社会意义刘芮彤;90-92
京剧表演功法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融合与应用刘明辉;93-95
文化馆油画风景写生活动的创新形式与艺术表达李海;96-98
艺术教育
新艺科建设与传统艺术“两创”的融合模式探索张昊;99-102
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书法修学旅游的教学研究郝春燕;103-105
深度学习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李晓嫚;106-109
基于造型能力培养的高职美术基础教学黄蓉;孙慧;110-112
发掘本土文化资源,拓展艺术特色课程——以广东省基础教育阶段美育现状为例刘宁;113-115
传统工艺复兴背景下设计学类专业中国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刘瑛;116-118
艺术教育视野下中职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设计改革钱雪楠;119-121
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策略杨在琰;郭泳儒;122-124
高中生审美心理特征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陆玲;125-127
立德树人目标下艺术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以字体设计课程为例王佳佳;梁晋丽;128-130
依靠“智慧课堂”平台创新美术教学尹喆;131-133
STEAM教育理念与初中美术教学融合路径探究杨育平;134-136
新文科背景下中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方案孙亚楠;吴强;137-139
陶瓷钢笔画融入初中美术教学崔文娟;140-142
艺术欣赏
王寒作品王寒;143
翟明晓作品翟明晓;144
窦晨珂作品窦晨珂;145
杨慧璇作品杨慧璇;146
沈梦美作品沈梦美;147
爱尚美术征稿启事3
《山东画报》杂志《艺术人生》栏目征稿启事149
《仰》陈坚;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