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匠心》2024年08期
目录
匠心独运
画树常青——写在陈树青书画集前面的话王首麟;2
逸笔大墨写丹青——陈树青书画艺术美学赏析孙秀明;3-10
艺术作品
杨航作品杨航;11-14
非遗研究
数智视域下青岛传统非遗产品化路径与实践研究刘国伟;温照云;马应应;15-17
基于地域文化的建筑遗产保护与传承褚雪婷;18-20
昭通端公戏档案数字化建设与管理研究陈松;刘凯;21-23
信息可视化设计下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张旭;24-26
非遗视角下凤翔泥塑的发展研究张雪梅;27-29
艺术教育
中国经典艺术融入高校通识教育的策略研究宋戈;王艺霖;徐琳;王贺燕;30-32
提升学前教育师范生舞蹈教学能力的研究——以Y学院为例张璇;33-35
以艺术强身心——绘画疗愈与高校美育的融合朱佳惠;36-38
古筝教学现状及人才培养路径研究王颖;39-41
四阶育人模式下瑶族八音文化与高职教育的融合路径常鸽;蔡文军;42-44
论以歌唱为核心的音乐剧专业教学模式构建秦励;45-47
学前教育专业水墨画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魏婷婷;48-50
敦煌文化元素在纤维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向世前;甘润泽;51-53
艺术院校课程考核管理模式创新研究胡萍;54-56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探究段苏玮;57-59
传统民族音乐融入高校美育教学的策略探究孙铂淏;林培涵;60-62
OBE理念下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改革探究王瑶;63-65
产教融合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策略魏晗;66-68
多元人才培养视域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研究刘晓莉;69-71
乐教与感性——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廉洁教育的美学审思吴芳;72-74
基于“岗课赛证创”的园林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以园林工程设计课程为例过萍艳;75-77
过门笺艺术在高职教育中的育人价值探索靳伟;78-80
高校音乐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究郭益欣;朝鲁;张默;81-83
艺术研究
竹笛曲《江汉晨歌》中滑音技巧的分析冯昭鑫;84-86
色彩造境:徐累当代工笔画艺术研究徐芳;陈润琳;87-89
对陶艺熏烧火痕之美的探究迟伟华;90-92
水墨人物画中现实主义与写意表现手法的结合李鹏辉;93-95
传统节庆文化与现代舞的融合研究陈潇屹;96-98
锣鼓经在现代京剧音乐创作中的运用技巧——以《嫁接》为例金明择;99-101
沉浸式环境戏剧和镜框式舞台戏剧的创作及教学异同——以沉浸式环境酒吧戏剧《情人》为例任苑;102-105
绘画艺术中的情感表达王晨昕;106-108
湖南红色音乐的历史脉络和传承研究肖潇;109-111
新时代背景下陕北民歌的数字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张克东;112-114
四川琴歌的艺术特点与传承方法探索林美涵;115-118
中国传统元素在筝曲《云裳诉》中的应用赵诗蓉;119-121
文艺评述
舞蹈:从意义与情动中穿越——《舞蹈人类学十讲》书评杨梦寒;122-124
传记与小说的融合:论尤里·特尼亚诺夫的《普希金》张悦;125-128
《海达·高布乐》表演性分析牛蕾;129-132
试析石鲁山水画表现方式的转化郑仲钰;133-135
陆川客家山歌的语言特征与创作题材吕蔓;136-138
文博论坛
现代非遗题材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刘寒蕊;宗晓萌;139-141
民族融合视角下的黄河石窟文化黄臻;142-144
浅析汉画像石与同时代玉器的相互影响蔡士泽;张珂;李贤;张幸;145-147
博物馆与街区的无界融合——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周公馆)为例陆朝阳;148-150
综合论坛
文旅融合背景下桂北古村落旅游品牌形象构建策略孙艳;黄国安;151-153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平江皮影戏文化资源库建设蓝云飞;154-156
晚会编导中舞台视觉呈现路径的创新王虎啸;157-159
青岛万国建筑中中国元素的应用探究王涛;赵明一;刘晓彤;160-162
观展 学习 反思——观南京艺术学院2024毕业展带来的设计教学思考陈筱娇;163-165
数字技术驱动陕西红色音乐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探索侯高翔;166-168
《匠心》杂志征稿函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