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匠心》2024年07期
目录
匠心独运
雅健清逸 平淡冲和——李刚山水画解读聂危谷;2-9
艺术作品
崔先进作品崔先进;10-11
徐诚作品徐诚;12
郭庆利作品郭庆利;13
非遗研究
非遗的保护与创新发展探讨王千钧;14-16
数智赋能江苏地区非遗技艺数字化转型的应用研究景蕾蕾;17-19
非遗传承与现代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发展研究柴鑫;20-22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剪纸艺术的数字化保护张雪梅;23-25
汕尾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研究王震;刁习羽;26-28
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创新应用窦袭敏;29-31
艺术教育
生态美育视角下的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策略研究朱安琪;32-34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环境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李炳南;35-37
非遗元素融入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究杨博涵;谢梦卿;38-40
新四军精神在艺术教育中的渗透金佳晔;41-43
声乐教学的反思与探究——以二度创作为导向罗希;44-47
非遗美育视角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彭喆;林青;48-50
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功能研究戎涓仁;51-53
数字化时代下音乐高校产教融合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探索王舒菲;54-56
黄河流域戏剧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策略张琳洁;57-59
普通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现状的探索探究廖倩婷;60-62
“双高”建设背景下音乐表演专业课程“点线面”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研究郭鸿瑜;63-66
推进视觉传达与现代数字动态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徐钰程;67-69
音乐表演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徐步书;李娅敏;70-72
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袁泽月;73-75
数字技术背景下视唱练耳教学改革路径探究尹慧;76-78
艺术研究
以《新千里江山图》论古画新意表达的方式徐洋洋;郑如仪;79-81
浅谈胡国钦风光摄影的意境美学林晓烨;82-85
人工智能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刘亚男;孙文惠;86-88
罗西尼舞曲风格艺术歌曲初探周楠;89-91
岭南舞蹈表“象”形式探究——以历届“岭南舞蹈大赛”作品为例胡孟菊;92-95
舞台灯光设计在现代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作用陈国涛;96-98
音乐表演心理学视域下手风琴演奏临场心理调控与应变技能研究贺倩;99-101
燕赵傩舞的当代研究及价值应用鲁超;李润生;程茗;102-104
数字媒体背景下抚州汤显祖戏曲文化的传播策略研究汪滢;105-107
羊毛毡雕塑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研究——以作品《人天同象》为例陈姝妍;108-110
以弗洛伊德潜意识视角探析徐渭创作心理贾闰乔;111-113
感知生活:人物画的源头活水王迪;114-116
文艺评述
基于黄河流域特色解读歌曲《黄河谣》的艺术魅力王静;117-119
雕塑的质朴——浅析祖尼加的艺术杨淞然;120-122
咏叹调《每逢那节日来临》的情感处理王晨;123-125
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元素的解读杨洁雪;126-128
文博论坛
金墓壁画的考古发现与美术史研究谷雨宸;129-131
博物馆跨文化教育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李媛;132-134
基于情感体验的博物馆交互设计研究罗心怡;何微;135-137
综合论坛
NPC式文旅的出圈逻辑与可持续发展路径宋长善;138-140
数字化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华柯麒;141-143
高职院校文创产品开发现状研究——以辽宁职业学院为例王坤煜;144-146
新媒体赋能高校共青团舞蹈艺术工作的创新路径——以舞蹈美育为例艾雪娜;王玮;147-149
主旋律电视剧在互动仪式链中的建构研究——以《觉醒年代》为例宋程;150-152
高教强省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以流行音乐专业为例于丹丹;刘欣迪;153-155
天津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职美育的探索赵妲;156-158
谈流行音乐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陈琦;159-161
高校美育实验室平台共建路径与管理模式研究苗会江;弓瑞娟;162-165
探析江苏柳琴戏戏曲剧本语言修辞的妙用马露;166-168
《匠心》杂志征稿函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