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论《围城》中的幽默讽刺艺术

论《围城》中的幽默讽刺艺术
周艳  
摘 要:《围城》是钱钟书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是在抗战环境之下创作的,将
我国知识分子的无奈以及迷茫充分地展现出来。这部小说本身具有较高的幽默讽刺性
,作者借助了大量不同的幽默讽刺语言以及修辞手法把作品呈现出来。《围城》最具
有特色的元素就是幽默讽刺。它不仅将幽默风度展现出来,同时也将讽刺艺术表现得
淋漓尽致。很多人对于《围城》的评价是作品中既有辛涩也有讽刺,但最为深刻的是
幽默讽刺成分。本文将围绕《围城》中的幽默讽刺手法展开细致的论述。



刘庆邦《最高楼》:乡村造屋的日常图景
应允福   
摘 要:《最高楼》是著名作家刘庆邦的中篇小说,首发于2022年第2期的《当代》杂
志,并收入他2023年出版的小说集《踏雪之访》[1]中。所谓“最高楼”,本指故事发
生地高家楼在建村之始,曾造有一座地标性的最高楼,具有全村“祖楼”的显赫象征
意义。但在兵荒马乱、盗贼蜂起的乱世,它被土匪一把火烧掉。作为高家嫡传后代,
高父和高启云有着重建“最高楼”的不同初衷,虽然最终在高启云手里造起“最高楼
”,很多事情却都变了。



女性意识的觉醒:谈莎菲女士的精神困境——评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陶雨
摘 要:“语言,文字是怎样在这时显得无用!我心像被许多小老鼠啃着一样,又像
一盆火在心里燃烧。”读到全文的高潮段落,我心里不禁震动。丁玲用毫无遮掩的日
记体形式把莎菲的内心世界剖析在读者面前,仿佛读者附着于莎菲的心房,一遍一遍
地感受莎菲内心的爱恨纠葛,体会莎菲在肉体欲望与超前灵魂之间的反复挣扎。



明治时期杜诗选本研究
孙立川
摘 要:唐诗是中华民族之瑰宝,也是世界文学之遗产。日本是唐诗域外传播的主要
受众。其中,杜诗在日本的流传最广,影响力也最大。杜诗自平安时期传入日本,至
明治时期而不衰。本文选择近藤元粹编撰的《杜工部诗集》作为研究对象,原因有以
下几点:首先,目前关于明治时期杜诗选本的相关研究较少;其次,近藤元粹是明治
时期知名的汉诗人,他编选的《杜工部诗集》曾先后三次再版,影响力很大;最后,
研究日本学者编选的杜诗选本,可以更好地反映明治时期的杜诗接受情况。



别有幽兰绽芳香——论湘昆《湘水郎中》的艺术特色
谭雪红 
摘 要:湘昆剧目《湘水郎中》由剧作家张烈创作,湖南省昆剧团文武小生张富光和
浙昆名旦杨昆联袂主演。全剧共五折,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南宫秀因遭遇家庭变故落
难成乞丐,与丫鬟银雁相知相爱、相互相持,最终从一个落魄乞儿成长为一位悬壶济
世的名医的故事。本剧集思想教育与戏曲审美为一体,是一部难得的好剧目。



基于创作视角:周朴园对鲁侍萍为何要如此矛盾?
杨杰 
摘 要:《雷雨》中,周朴园对待鲁侍萍的态度让人感到矛盾,一方面觉得他深爱侍
萍,一方面见到侍萍后判若两人,又觉得他虚伪、伪善。那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笔者从创作角度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周朴园矛盾心理的原因。



音乐剧《曾经》的三维阐释:艺术演绎、改编路径、情感传递
李波  
摘 要:被誉为“一份写给都柏林的情书”的音乐剧《曾经》于2023年12月20日至26
日在北京上演,这部音乐剧的灵感来源于同名电影《曾经》,此影片一经上映便备受
关注,好评如潮。音乐剧《曾经》讲述了年轻人追寻理想和人生方向的故事,通过音
乐的方式串联叙事,在艺术“假定性”的原则基础上,改编原电影的故事结构、艺术
呈现与音乐表达,引起观众的共鸣。充满韵律的音乐、感人至深的故事、美轮美奂的
舞台,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与此同时,此剧将音乐和舞台、叙事等
相结合的方式,或可为未来电影改编音乐剧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过秦论》的文章气势及其教学
张兰
摘 要:文章气势是指文本的气质和声势。读者在反复诵读中可以感受文中严密的论
证和磅礴畅达的气势。《过秦论》以辞赋手法,用铺排、渲染、夸张之辞,使得文章
的气势强烈。在历史长河的叙述中,将其间150多年的历史浓缩在千字以内,简明扼要
说明了秦国由盛转衰的全过程和主要现象,但却没有给人以罗列堆砌、零散破碎之感
。《过秦论》作为经典文学被选入教材,除了语文基础知识点的教学外,文章的整体
气势也是教学的核心所在。



基于及物性系统的网络新闻的生态话语分析——以一则《交出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
绿色答卷”》网络新闻报道为例
李清敏 张伟 马绮云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新闻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形成观点和参与
公共讨论的主要来源。然而,这个庞大的网络新闻生态系统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问
题,如虚假信息和误导性信息的传播、不同话语元素之间的复杂互动模式等。本研究
基于对语料的及物性系统标注,旨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阐释网络新闻生态话语的
生态意义,分析其生态取向,并引导人们形成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研究收集
了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新闻生态话语,通过配置及物性系统的生态因素,描述了具有实
践意义的生态故事。本研究提出以下关键研究问题:(1)网络新闻生态话语及物性资
源的分布特征是什么?(2)语法资源的选择和配置所表达的生态意义是什么?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下文学作品的翻译——以《黑暗的心》为例
朱书静 林静
摘 要:《黑暗的心》(Heart of Darkness)是英籍波兰作家约瑟夫·康拉德
(Joseph Conrad)的作品。《黑暗的心》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记录了船长马洛年轻时在
非洲的所见所闻,花大量笔墨描写了他在非洲认识的一个名为库尔兹的白人殖民者讲
述了一个矢志将“文明进步”带到非洲的理想主义者后来堕落成贪婪的殖民者的故事
[1]。该作品对人性进行了深度思考,揭示了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阴暗面以及现代文明野
蛮扭曲的一面。




雨露风》2024年 第04期

发布日期:20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