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浙江工艺美术》2024年22期
目录
工美大观
印染与诗意——传统工艺的现代回响与文化表达王潇宁;8-15
蓝染画卷 交融美韵——哀警卫与蓝印花布的承创之路王潇宁;16-21+199
布韵悠悠 染心为蓝——吴元新与蓝印花布的守护与传承王潇宁;22-27+1+200
谢宝高:匠心雕塑岁月,蜡染绘就传承吴林静;28-31
千年夹缬再生香——王河生的活态非遗守护王潇宁;32-37
蓝白辉映 布上生花——张伟红的扎染工艺实践张凌云;38-41
凯瑟琳:自然之诚碰撞传统之韵 染时尚与艺术之边界王潇宁;42-47+2
历史经典产业
跨界联动 回归生活 推动“龙泉宝剑”活态传承张凌云;50-53
艺以载道
百花齐放 艺为争鸣——《浙江工艺美术》创刊四十五周年大师献礼56-59
工美资讯
初心如磐 奋楫笃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第七届理事会五次会议在杭州成功举办60-61
开化龙坦窑非遗馆开馆 “龙坦双青”新品正式发布黄娟;刘祺然;62-63
工美论道
菲利普·塔菲抽象绘画中对“形式生命”的探索顾梦玲;66-69
艺境建构——论装置艺术介入高校公共空间冯亚星;70-73
朽木生花——浅谈手工艺中构建“破损”空间的情感表达吕菁雅;74-77
赵孟頫及其艺术中的道教相关因素研究高兴;78-81
楚式漆器纹饰艺术特征研究——以彩绘二十八宿图衣箱为例田猛;王艺;82-85
基于叙事理论下苏绣沉浸式展示设计研究吴梦琪;86-88
青田石雕刻艺术及未来发展思考吴松江;90-93
基于文化遗产传承的农具主题文创产品设计研究周洪鹏;高瞩;94-96
设计美学语境下的纽约高线公园景观设计分析郑立雪;97-99
金华市当代城市雕塑与城市形象提升策略研究赵晚琴;100-102
存量发展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策略研究——以济南芙蓉街—百花洲街区为例张媛;103-105
传统村落街巷文化空间保护与更新研究——以安吉鄣吴历史文化名村为例张鑫尔;106-108
宋式美学思想在艾灸品牌视觉设计中的应用余文;魏珍珍;109-111
大众传媒与石黑一雄的科幻小说创作——以《莫失莫忘》及《克拉拉与太阳》为例柳涵;顾梅珑;112-114
浅谈设计美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杨帅;115-117
传统水墨艺术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研究严一卿;118-120
浅析彼得·多伊格的创作方法徐倩倩;安喆;121-123
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陶瓷展览策展的设计研究——以“瓷界·数影”新锐陶瓷作品展为例夏润韬;124-126
面向介助老人的居家适老床设计吴逸旻;李雪莲;127-129
形状文法理论下鱼鸟图纹样创新设计研究韩欣怡;吴思佳;王裕;130-132
基于文化基因视角下的历史街区保护研究——以禹州鸿畅古镇历史街区为例王宣豪;133-135
基于情感契合理念下的凤冈锌硒茶包装设计研究孙苗苗;牛雨桐;136-138
数字媒体时代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创新研究刘军;139-141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智慧水循环装置创新设计研究芮为博;王琦;142-144
基于皮尔斯符号学的广富林文化遗址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乔冠宇;高瞩;145-147
非遗数字化保护下的非遗类别与严肃游戏类型钱佳颖;148-150
思辨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课程中道德培养的路径探究芦思宇;朴舒铉;151-153
基于齐鲁文化视域下的动态数字插画设计研究刘孟熙;孔勇;王烨宸;154-156
高职院校实践课程引入竞赛教学模式的探索——以三维设计为例林泽宇;157-159
地域文化与视觉艺术研究课程案例库的建设和应用林媛;杨翼然;160-162
浅析美术馆美育对中学生美育发展的影响李怡贺;金兰名;163-165
蒙古族传统服饰纹样在海报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分析李镓瑀;166-168
情感化设计在现代生活陶瓷中的应用研究李海冰;刘芳苗;169-171
中国画鉴藏的技巧分析黄诗雅;172-174
3D材质设计在蜀绣服装数字化中的应用研究何蕾;许雪花;175-177
走马灯在光影交互展厅中的应用设计研究郭雯沁;178-180
文化产业视角下江苏昆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古柳洪;181-183
论《江南三部曲》的“怪诞式”意象叙事陈晓;陈佳冀;184-186
运动时尚影响下瑜伽服装的设计研究胡晋旖;蒋彦;187-189
传统融构视域下的乡村人居环境设计周阳;吴婕;190-192
《金瓶梅词话》中的女性服饰色彩研究——以元宵节为例刘天琪;须秋洁;193-195
西安老旧社区体育共享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丁碧文;王慧;李皓;196-198
《丛竹》蓝印花布4
以染成艺 印承时光之韵郭城;5
植物染《梦幻森林》陈静;48
布贴画《枕水江南》钱雷鸣;49
渐变蓝染围巾吴元新;54
彩拷工艺《富贵常在》李娟芬;55
蓝印花布《岁月不居 时节如流》哀警卫;64
蓝印花布《寻·迹》胡耀飞;65
蓝印花布《虞美人盛开的季节》虞燕燕;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