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汉字文化》2025年09期

汉字文化》2025年09期
目录
语言文字大论坛
汉语牙喉音声母检讨——兼谈声母异读陈鸿儒;1-7
语言文字学术研究
从语言接触看宁德碗窑闽南方言岛的特殊语音现象魏惠烽;8-11
安陆烟店镇方言韵母调查分析史家伟;12-15
《瓯文音汇》声母系统研究赵婉汝;16-21
北部吴语语音流变调查——以无锡市新吴区新安街道核心词汇为例吴馨仪;刘璐亚;22-25
粤语的形容词小称刘春梅;26-29
清末以来西南官话问数量疑问代词演变研究刘春华;宋雨欣;30-33
明清方言词“端的”溯源及其在日本的受容与演变令狐菁菁;34-37
仁怀方言方位词的空间范畴研究刘啦啦;38-41
东北方言时间副词“坐地”考察杨婷婷;42-46
雅安雨城方言的形容词重叠式蔡雨欣;47-50
对话语体中“X了吧”的隐性否定功能——以“得了吧”“行了吧”为例邸萧婉;51-54
认知视角下多义词“窝”的词义演变分析刘婷;55-58
新媒体语境下语言腐败的表现、特征及治理陈巧静;59-62
讨论与争鸣
《蝜蝂传》“艾”字注释小补杨凤桐;邓飞;63-67
隶体字中“亠”笔形的篆体对比及其意义探源王馨雨;唐兴全;68-71
关于历史文献中“荨麻”的考释高雪峰;72-73
《尚书》“格”字考释徐心洁;74-77
多义词“包”的词义演变认知分析蒋斯琴;78-80
“水”新义的形成与演变张艺鑫;81-84
“救命”在互动语境下的叹词化及立场表达钱佳;85-88
概念隐喻视角下的现代汉语“头”的词义演变许嘉文;89-94
文旅宣传用语中的拟人隐喻肖思虹;95-98
传媒热点“互联网企业黑话”的遣辞方案与实质表现孙本成;99-103
汉字三码演进脉络与现存问题探析王迈;104-107
汉语文教学
论王力古代汉语教学思想李二年;108-110
应用型本科高校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古代汉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究张文霞;111-115
汉字在语境中复现的频次对外国学生习得汉字的影响陈勇;116-118
注意和工作记忆对汉语词汇附带习得影响的眼动研究王嘉玮;119-125
甲骨文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应用——以汉字教学为例刘燕;126-129
分析反问句教学方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张京菁;130-134
“学用一体”OMO国际中文教学模式构建探索王明月;135-137
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应用探讨张悦盈;138-142
新HSK六级阅读部分选句填空题型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邵凡;张丽婷;143-146
俄语背景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级阶段上声变调发音特征探究张律;147-151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留学生转折复句关联词偏误类型新探张依林;廖雨菲;郭燕妮;152-155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留学生能愿动词“要”的偏误分析蔡立帆;156-159
国际中文职业教育背景下马尔代夫旅游汉语课程建设研究甘资鸿;160-166
日本本土中级汉语教材对比研究方丹;魏巍;167-172
中亚来华留学生汉语称呼语使用机制研究邵婕;173-176
白俄罗斯中文学习者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与影响因素分析张娴;郭淑红;177-179
德国外语教育政策对国际中文在德国高校推广的影响王欣然;180-184
汉字与历史文化
甲骨文“蛇”形字本相袁如诗;185-187
以史前刻符■为例浅谈“封建”的上古渊源王刚;188-191
我国传统文化在笔迹分析中的应用王圣江;192-195
唐诗重言对偶句及演变胡坚;196-198
《汉字文化》2025年征稿启事199
 

发布日期:2025-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