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汉字文化》2025年05期
目录
语言文字大论坛
去熟语化的界定及表达形式分类李洋;1-6
语言文字学术研究
基于通假字的喻四上古关系考卢艺;7-10
“单身”的词类概说陈家轩;11-15
现代汉语动词“考”题元结构及题元角色分析范云山;16-20
“XW1,(X)也W2”句中的语义重心分布探析张永青;21-23
金元医籍名词作状语谓语中心语VP的分布类型及其特征涂海强;24-30
明代否定使役句的语义特征分析江永凤;31-34
海南闽语疑问代词探析徐辉丽;毕燕娟;35-38
夹江方言指示代词“仲”“弄”的语音形式和功能用法敬春梅;39-41
浙江临海方言“耷”的用法及语法化黄潆仪;42-45
安徽淮南方言“熊”的用法及其语法化特点刘心怡;46-49
湖南嘉禾珠泉土话词缀研究李梦君;50-52
2019年度海峡两岸媒体常用成语比较魏新红;53-55
从“谙厄利亚”到“英国”——英国译名的演变与确立沈和;56-63
讨论与争鸣
关于甲骨卜辞中“■”字义项的考察陈莹;64-68
“褫”“祯”“禔”关系考戴洲平;69-73
“享”“亨”“烹”三字记词的发展朱渝;74-77
敦煌写本《史记集解》俗字研究贺知章;李雅迪;78-81
“和”的构形理据考证及其词义引申路径分析刘小雅;82-86
义素变化与量词“条”指称好汉的理据探析黄敏;87-88
“即”与“既”的形音义比较研究张明;89-92
从“葳蕤”看反义同词现象王丹怡;93-95
试析江永的“转纽”高琳晗;96-98
从类型学的作格语言看古汉语的作格性向贤文;99-103
“自X”类动词词汇化微探李明珠;104-106
“搭子”一词的语义研究林钰婕;107-110
网络流行语“划水”探析张妍妮;111-114
“包X(的)”语法、语义与语用研究付思颖;115-118
“已读乱回”现象的会话分析及语用功能郭一博;石微;119-124
汉语文教学
新文科背景下古代汉语教学困境与改革实践冯利华;125-127
基于汉语口语课的“融合式”听说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杨海涛;128-131
主题词语构建模式下的国际中文初级写作教学——以《汉语教程》二(下)为例权诗怡;孔祥龙;132-136
韩国汉语教育文献《初学时文必读》(1923)研究李春红;张梦亚;137-140
埃及中小学中文教学、教材资源研发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黄潇潇;李婉;141-144
韩国汉字教育的特点及对国际中文教育的启示徐筱婷;145-150
韩语汉字词研究动向分析——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图谱分析张文广;董玉生;刘文明;151-154
试论基于语料库的聋生汉语句式习得研究黄自然;155-158
汉字与历史文化
从古文字形看“妻”“妾”社会地位的变化郭燕妮;159-161
先秦至汉“物”字“精怪”义发微徐凌霄;162-169
从汉语动补结构看汉民族的思维方式李相洁;周丽颖;170-174
从《说文解字》看现代女性名字意蕴及文化内涵刘曾琪;175-178
论“龟”的词义演变及文化意蕴李秋生;李渭;179-182
地域文化视角下天津塘沽区地名研究徐铭蔚;刘璐亚;183-186
语言接触视角下豫北沁阳方言词的变迁李芯茹;187-191
书评
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理论自觉——兼评《中国语言学史理论研究》王建军;张贺媛;192-194
古今之桥梁,许氏之知音——评《说文解字的阐释体系及其说解得失研究》李肇熙;195-198
《汉字文化》2025年征稿启事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