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名家名作》2025年07期
目录
评论
小说《欲望的旗帜》的艺术解构刘鹏;1-3
鲁迅《伤逝》对当代青年爱情观的启示王丹丹;胡燕;朱可心;4-6
透视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二炉香》——隐匿于香氛中的人性深渊与文学刺探莫斯涵;7-9
范柳原人物形象再解读刘林慧;10-12
“知音其难”何以知——论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的文学鉴赏观张雯骞;13-15
以“俄狄浦斯情结”解读《伏羲伏羲》中生存悲剧的必然走势王小涵;16-18
骑士文学滥觞的终结者——论《堂吉诃德》中人文主义的荒诞化诠释高玉婵;19-21
从“青春迷茫”到“自我救赎”:霍尔顿心灵成长的双重视角解读张琳;22-24
维柯诗性智慧理论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解析邓璐;25-27
浅谈卡西尔的《人论》刘嘉琪;28-30
传播
跨越国界的文学之旅:余华作品海外传播探析崔舒淼;31-33
论期待视野与影视化改编对《活着》在日韩传播与接受的影响赵青楠;34-36
研究
东南亚琼籍华人诗歌创作中的思想与表现形式分析关德福;37-39
论民俗文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体现霍贞吉;40-42
用审美心理距离探究《我的阿勒泰》中的非主要女性人物书写李珏蕾;43-45
《聊斋志异》“双美一夫”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贾灵羽;46-48
简论晚清学者张裕钊在保定莲池书院任教期间的诗文创作吴蔚;49-51
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三种取向张家飞;52-54
阳明心学核心思想与三大家思想的关系探究朱洲仪;文荣峰;张月镕;55-57
浅析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王玉清;58-60
对孟子自由理念的理解——一种天赋的道德自由陶佳妮;61-63
论道德的本质:理性与情感的交织赵行;64-67
浅谈儒家《诗经》的去乐化蒋栩;68-70
从《巴黎圣母院》到《许三观卖血记》:中西文学中的审丑艺术探究刘霞;71-73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乳媪与《伪君子》中桃丽娜的形象对比陈欣如;74-76
波普尔知识观的理论演化解析王子一;77-79
翻译
《克兰福镇》汉译本中女性主义翻译策略研究李昀珊;王立欣;80-82
译介主体变迁下的《论语》法译路径探究薛巧钰;自正权;83-85
《中国评论》关于中国神话的译介研究唐佩芸;86-88
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石一宁;3
韩志辉先生作品《荷趣》韩志辉;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