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三角洲》2025年01期

三角洲》2025年01期
目录
头条作品
大海之约(组诗)陆汉洲;5-7
小说精选
各自安好何尤之;8-20
斗狗王善余;21-27
今晚吃烧烤寇洵;28-31
仙乡吕四踏歌来成惊涛;32-35
幸存者胡勇;36-37
拥抱与巴掌(外一篇)张伟超;38-39+60
散文现场
江刀洄游崔益稳;40-44
苏中猎人(外一篇)姚银松;45-47
天门山游记偶见;48-50
工友张师傅赵相金;51-52
畚箕窝上留遗憾蒋仕;53-54
追寻远去的爱情李正太;55-56
1800岁黄鹤楼(外两篇)黄跃平;57-60
诗视界
谁能说出一株小麦的疼痛(组诗)王军先;61-62
璀璨发光的人生(组诗)李光明;62-63
子非鱼(外两首)陈克勤;63-64
数星星(外三首)欧君武;64-65
罗克辛诗七首罗克辛;65-67
春风抚摸的温暖(外两首)姚元霞;67-68
白际乡(外四首)汪春茂;68-69
岁月之惑(外六首)毛世永;69-70
呓语夏洁生;70
梅冬佳诗词九首梅冬佳;70-71
文学评论
西域文化对唐诗的影响——以岑参诗歌为例张春雨;72-74
叶小鸾文学形象探析武云;75-77
从《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看张岱的西湖情结高琳;78-80
多视角剖析婴宁形象的成长意蕴韩佳倢;81-84
鲁迅作品中吴方言运用探析潘晨;钱华;85-87
《孟祥英翻身》:“方向”引领下的女性解放之路杨虹宇;88-90
余华小说的主题构建与人性探索肖李慧;钱华;91-93
从《奇鸟行状录》谈村上春树小说的叙事艺术苏亦欣;钱华;94-96
《蝲蛄吟唱的地方》文学伦理学解读刘佳琪;97-99
以中小城市社科联为书写对象——读周龙的中篇小说《谁是最可怜的人》《谁叫你这样急》刘春蕾;刘仕海;100-102
刘长虹书评三则刘长虹;103-106
艺术评鉴
戏剧表演中潜台词下的人物形象塑造宋哲轩;王薇;107-109
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海的尽头是草原》幻想主题分析徐亚新;王迪;110-112
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的艺术语言创新路径李京宏;113-115
自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民乐的传承与发展周霜;116-118
基于歌者视角谈歌唱前的准备徐高瀚;119-121
灯光在三维动画中运用的重要性魏超;122-124
魏晋哲学观在绘画中的体现牛睿;125-127
创意点卡的设计创新策略周璇;孙碧蓉;128-130
史韵文廊
毛泽东关于文化建设思想及其意义杨修娅;131-133
上海文化的起源、壮大与挑战朱徐慧;袁子淇;134-139
曹氏归义军时期毗沙门天王信仰所见文化之交流季佳阳;齐嘉锐;屈玉丽;140-142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李海群;143-145
浅析新时代高中英语教学的翻译方法——以美学视角下毛泽东诗歌中的颜色翻译为例侯世元;146-148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中英双语党史教育的创新模式闵雨馨;李淑雅;周艳艳;149-151
以吗啡为例多角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李瑶瑶;李媛;鲁春华;152-154
姥姥——偏正式合成词刘军校;155-157
如何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矛盾刘梅芳;158-160
文化视角
来自古建的“声”与“影”——现代语境下长安古建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李健;161-163
家织锦与舞蹈的文化符号研究: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认同与传播龚园;164-166
美育教育赋能高校党建工作的建设路径赵欣;167-169
红色音乐文化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的策略王紫玉;170-172
小组合作学习积分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刘洁;173-175
高校数学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与数学思维培养策略孙营;176-178
利用新媒体进行优秀企业传统文化的宣传策略邓琼;179-181
探索高校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路径孙静玉;182-184
法语听力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思路吴迪;185-187
内容·方式·建议:高中英语文化内容教学研究高凤仙;188-190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实践思考——以《珠峰测量队登顶记》为例高苹;191-193
唐山红色文化资源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路径邢业凯;伊敏;刘燕;194-196
智媒时代河北红色文化赋能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的五重维度解舒凡;197-199
岭南文化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与创新——以黄埔文化集团文创产品设计为例高嘉敏;200-202
短视频营销中品牌文化传播的路径丁大伟;203-205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的育人机制高原;206-208
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特色的文化底蕴及其重大意义师雪阳;伍安;209-2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及意义崔芙菏;212-214
南疆师市红色文化资源的意蕴和发展路径朱杰;胡昌平;215-217
传统民间游戏文化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思与行陆欣怡;218-220
艺教纵横
艺术类高校“三全五育”的价值意蕴及机制构建吴卉;221-223
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艺术类高校的人才培养张瑞云;224-226
音乐课本剧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作用探索庄昕菲;227-229
广西非遗音乐元素在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的融合与实践胡俊;叶苡辰;230-232
通识音乐类课程的教学设计构建郭佳;233-235
小学音乐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路径包莹莹;236-238
融合音乐教育新体系和游戏设计:视障儿童音乐培训新路径任晓倩;李雪倩;239-241
西安美术学院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与城市公共艺术课程的融合探析屈炳昊;242-244
社科论坛
“苏南模式”的历史演进过程谢俊;245-247
铸牢少数民族学生中华共同体意识探究严晨;248-250
美好生活需要的人学底蕴王晴;葛英杰;251-253
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政实效性工作创新路径沈泓妤;254-256
崔世荣摄影作品崔世荣;2+257-258
 

发布日期: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