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美术文献》2024年11期

美术文献》2024年11期
目录
艺术观察
中国古代风俗画色彩微探杜宁宁;1-3
像素艺术的美学特征和文化表达研究左词瑄;罗时宝;4-6
油画中的光与影梁思凡;7-9
秦岭画派对于色彩的具体表现张俊红;和锦慧;10-12
故宫里的色彩美学研究侯莉莉;巴桂玲;13-15
封面艺术家推介
刘凯6
刘宏勋6
艺术史论
贯休《十六罗汉图》考辨刁正勇;16-18
宋辽墓室中仿礼佛空间的营造研究施奕帆;19-21
胡祗遹“以人论书”书学思想探析——以《紫山大全集》中的书法题跋为例戚馨予;22-24
明朝隐逸文化成因及其对山水画的影响杨霞;25-27
民国时期广州宗祠壁画风格创新研究——以花都区友兰宗祠壁画《雄狮吼日》为例光辉;28-30
创作研究
李伯安“太行”系列艺术语言研究叶朗佑;31-33
江宏伟绘画作品中的迹象论分析鲁文娇;34-36
黄河题材中国画创作研究陈茜茜;37-39
心灵的栖息地——家园题材油画创作研究陈华;40-42
神话元素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运用研究谢婉莹;43-45
沃尔夫林理论下圣母子图像的形式差异研究——以《圣母子和圣徒》与《圣施洗约翰的家庭》为例林雨珂;童永生;46-48
米莫·帕拉迪诺作品中的古典元素与现代透视手法的融合及其文化意义宋雅琪;49-51
华金·索罗拉·巴斯蒂达油画中对白色的处理研究曹宇恒;52-56
约瑟夫·祖布克维克水彩画中的朦胧美李博妍;57-59
马格利特绘画表现方法及其在创作实践中的应用邹嘉宁;60-62
当代水彩画家的创作理念与风格演变陈昊;63-65
美育与教学
“新师范”背景下汉字书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韩山师范学院为例栾建利;66-69
基于大观念的少儿美术问题链设计——以人美版九年级上册鉴赏课“印象派绘画”为例孙知雨;70-72
“三维沁润式”高中美术鉴赏学习路径李笑芬;73-75
跨学科视角下包装结构设计课程创新教学策略研究田野;凌秋月;76-79
指向美术师范生教材研读能力的双导师课程协同模式及教学成效研究——以惠州学院为例林宇;李辉;80-82
基于ISD+STEAM的重庆高校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郑宇;83-85
砚台雕刻在装饰图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冯峰;86-88
数字艺术背景下风景写生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王普;89-91
数字化时代美术教育改革新路径探究刘萍;92-94
美术教育活动对孤残儿童康复作用的实践探究马玉洁;95-97
“非遗”体验式教学方法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运用杨飞飞;98-100
动画艺术融入高职院校美育公共课程的路径探析薄菲;101-103
视觉与设计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动画景观效果因素研究金正阳;104-106
交互体验视角下的增强现实出版物设计理念及路径高登明;107-109
城市触媒视角下文物主题游径设计策略研究毛羽;王侃;110-112
国产游戏场景中的中华传统文化表达方式金祥澳;阴金辉;宁梓涵;113-115
民族元素在动画形象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刘毅飞;116-118
博物馆主题展形式设计的逻辑构建与策划意识——以古埃及文明大展“法老的国度”展厅设计实践为例杨宝辉;119-121
基于数字技术创作沉浸式美术作品的交互与体验研究——以雷菲克·安纳多尔的《记忆的消融》为例陈艺轩;122-124
基于感官代偿理念的视障儿童产品设计研究郭馨雨;125-127
基于符号学理论的青花瓷文创产品设计研究王韵怡;128-130
融入蒙古族传统图形符号的呼伦贝尔特产包装设计探究张俊青;131-133
书籍设计中的情感化表现研究——以“五感”手法为例徐冰清;134-136
新地摊文化背景下文创集市的视觉设计方法研究王小元;137-139
工艺美术
“衣”以载道:隆林苗族(偏苗)女性服饰在工笔人物绘画中的文化传承与审美表达陈建江;140-142
海昏侯墓出土漆器纹样的文化意涵及传承路径研究李姮;143-145
阴山岩画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朱静;146-148
水族马尾绣图案的艺术特征和抽象性表达研究熊晓翠;149-151
作品推介
《竹·光》陈蔚蓝;周绿江;153
《浓缩世界05》顾嘉锴;154
《浓缩世界12》顾嘉锴;154
《不平行宇宙》顾嘉锴;154
《黄石坑围楼》刘建伟;155
《沈所的小村庄》刘建伟;155
《美意延年》杨泽雄;156
《春江水暖》杨泽雄;156
《悠然自得》杨泽雄;156
《戴胜归来》杨泽雄;156
征稿启事157
 

发布日期: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