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目录
艺术观察
开放舞台与隐匿之地——以“曹斐:时代舞台”和“寻找隐匿的天才:薇薇安·迈尔”展览为例谈艺术策展的情感空间构建谭子鸣;1-3
再现南宋临安?——《西湖清趣图》中建筑形态的空间营造王双全;张萌萌;李佳雯;4-7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南方地域山水画的理论基础与哲学思辨李英峰;8-10
元宇宙视域下工业遗产数字化应用探析贺诚;彭悦;11-13
美术馆在数字化时代的创新与实践杨艺;14-16
魏晋风度美学思想在中国人物画中的体现——以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为例曹兵;17-19
乡村美术与农村旅游的协同发展对策姜珊;20-22
封面艺术家推介
张诠6
秦刚6
艺术史论
国家历史题材中国人物画形象塑造与时代精神表达(1949年至今)彭震中;23-26
玉树白龙沟岩画的图像研究——以CBY1为例袁碧婷;27-29
南洋画派的美术互鉴研究(1953—1999)——以刘抗、陈文希、钟泗滨、陈宗瑞为中心陈利萍;30-32
宋代工笔花鸟画中猫题材的形式美分析刘嘉桐;33-35
民国时期女性书画社团教育模式研究——以中国女子书画会为例王馨祎;36-38
法国古典绘画不同时期艺术风格研究——以普桑、大卫、安格尔为例章暄晗;39-41
20世纪60年代中央美术学院印象主义讨论会手稿研究平川;42-44
视听融通:清宫戏曲艺术与图像谱系的交汇研究孙成庭;胡广泽;45-48
“士志于道”:四川现实主义美术的求真探讨及影响周群;49-51
创作研究
静物画:塞尚艺术成熟时期绘画实践的沃土——以罗杰·弗莱对塞尚的研究为核心赵紫嫣;52-54
从《踏雪寻梅图》探析黄慎的绘画创作特点李甲欣;55-57
艺术生活与自由的象征——以杰克逊·波洛克在纽约的抽象壁画为例向颖;58-60
尤恩·厄格罗女性裸体图式的源与流探析吴青霞;61-63
图像学视角下丢勒铜版画《骑士、死神与魔鬼》解读徐岩;64-66
法国浪漫主义油画的图式造型研究——以《梅杜萨之筏》和《自由引导人民》为例李静卓;67-69
探究油画意象中的情感深度金月;70-72
中国油画创作中的民俗形象与文化意义研究陆瑶;73-75
美育与教学
环境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万海露;76-78
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价值链视角下的馆、校、企合作探究王文藜;79-81
土山湾工艺院的传习方式对共享美育设计的启示付媛媛;李庆;82-84
“课岗对接、赛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周晓宏;张志龙;闫占军;85-87
工作坊式教学模式在艺术品收藏与拍卖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厉锐;88-90
高职文化创意类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陈维艳;91-93
新时代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程教学研究陈绘兵;94-96
高职院校基于“三全育人”构建大美育体系实践创新——以宁夏体育职业学院为例蔡鑫;陈巧菊;王赛飞;王潇;97-99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文化育人教学实践探索——以书籍设计课程思政为例魏迁;100-102
服装专业外出考察教学改革探索秦瑞雪;103-105
高校中国画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楚梵;106-108
地方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课程结构适应性改革与实践研究于洋;109-111
红色美术经典作品融入高校“四史”教育研究邱燕;112-114
视觉与设计
博物馆虚拟代言形象设计原则和策略研究胡尔卿;115-117
餐桌上的理性主义设计——从包豪斯到当代餐具设计研究何君儿;118-120
具身认知视角下“非遗”文旅沉浸式体验设计研究魏悦卿;徐进波;孙芊雪;121-123
情境化设计在商业展示空间中的应用与研究王曼曼;124-126
艺术玩具的交互式包装设计与应用汪青青;周艳;127-129
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下的音乐可视化设计丁山;何欣蕊;130-132
生态化民宿设计推动乡村发展的研究——以白叶坑村为例陈乐雅;133-135
共生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古典园林留白空间的研究尹齐;李俊河;王凤珍;136-138
象思维与新媒体艺术交互叙事的跨界融合研究——以《玄奘之路》AR绘本为例金雯;139-141
东北地区炕琴砖纹样分析及其在现代文创产品中的应用高岩;142-144
工艺美术
山东木版年画视觉语言及文化内涵研究——以杨家埠门神年画为例徐祖超;145-147
传统家具榫卯结构创新与优化设计探讨王牧日;宋国栋;郑雅婷;148-151
作品推介
彭韬林作品彭韬林;152
陈欣星作品陈欣星;153
黄镇煌作品黄镇煌;154
《女孩与自然系列》吴晓莉;155
徐哿作品徐哿;156
《八一游泳池》张诠;2+6
征稿启事157
《追光》秦刚;1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