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黄河之声》2024年23期
目录
原创歌曲
复兴之梦张杰文;薛亚东;石静;2
杂诗·思乡覃艳;何家国;183
我们在一起周敏;184
祖国处处好风光马戈;185
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
山西戏剧环境下原创音乐剧现状分析及发展思索王景璐;4-9
基于音乐分析的聊斋俚曲【叠断桥】溯源研究杨晨宇;10-18
从聊城尺八现状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流现象赵蕊;19-23
徽班与徽商解飞;24-27
四川白玉县“手指锅庄”艺术特征与传承发展研究李明明;28-31
乡村振兴视域下四川地区红色音乐的文化价值与创新发展研究马骁;32-35
中国艺术歌曲的红色文化特质王冬梅;周秋文;36-39
现代民族声乐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借鉴杨小媚;余妙芸;40-42
民间非遗音乐在沂源地方院校的教学转化与传播发展研究赵雯雯;43-45
语言音乐学视野下的大调曲子张素;46-49+54
中国民族音乐学视域下的声音景观研究综述高戈莹;50-54
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
拉威尔《水之嬉戏》之“水相”研究吴昕雨;55-59
概念专辑《山歌寥哉》中的文本分析——音乐与文化的碰撞王玺权;60-65
贝多芬《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及演奏释义白雪;66-69
山曲《人家都在你不在》的音乐形态及创作思维分析高倩;70-73
“五四”时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和声技法研究龚苏俊;74-77
贝多芬奏鸣曲《热情》的音乐结构与演奏技巧分析韩冬靓;78-81
离调和弦在和声功能中的设置与应用胡泽丹;82-85
肖斯塔科维奇《第四交响曲》的复调技法分析林久平;86-89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风格与教学反思罗天羽;90-93
马勒艺术歌曲集《少年魔角》中的军事话题探赜——基于《灵魂之鼓》的分析王敷今;94-97
中国音乐史
浅谈中国传统乐舞艺术的起源及发展高峰杨凡锋;程采晴;98-101
中央苏区革命音乐传播体系的建构与发展吴晓峰;102-104+111
音乐教育
高校师资人才培训视域下幼师音乐综合素养提升策略研究石玉红;105-107
民族音乐融入中学音乐课堂路径的研究张晓楠;郭颖;108-111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流课程建设探索——以课程《歌曲写作》为例贾琦;112-115
基于慕课与Seminar的研究生学术素养培育路径探究——以音乐教育专业论文写作课为例乐敏;116-119
辅导员工作实践中红歌合唱活动的德育价值探索郭静;120-122
高中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方法研究李晓芬;123-125
生活化的教学:小学音乐教学的泛在学习模式黄稳;126-128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声乐教学与舞台实践的创新研究臧海萍;129-131+135
论核心素养视域下民族音乐教学在高中音乐第二课堂中的美育价值林可欣;132-135
音乐论坛
当代西洋管乐艺术普及与传播新思考刘衍辉;136-139
新时代红色流行歌曲案例研究——以“央视春晚”和“五个一工程”获奖歌曲为例王旭;140-143
音乐表演
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背景及演唱分析——以《大江东去》为例王佳;李成龙;郝伟智;144-147
商调曲视域下《霓裳羽衣》舞的审美特征高彩云;148-151
咏叹调《五年前,你说你爱我》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技巧分析李晓莹;152-155
系统论视域下音乐编舞法特质的分析马家欣;156-159
咏叹调《不能尽孝愧对娘》的音乐结构及演唱技巧分析孟庆田;160-163
钢琴曲《纺织歌》演奏分析宋晓丹;164-167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苏治衔;168-171
德彪西作品《水中倒影》艺术审美及钢琴家演奏风格探析王文强;172-175
歌剧《沂蒙山》中“海棠”的音乐形象及演唱特点分析杨文欢;176-179
丁善德“爱情”主题艺术歌曲创作特征及演唱分析苑桢;180-182
《黄河之声》约稿函1
《风景这边独好》刘文科;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