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黄河之声》2024年22期
目录
原创歌曲
湖南路大桥贾富彬;楚守涛;蒙蒙;2
兰花花叙事曲陈开颖;刘思军;王农兵;刘国伟;178-181
美丽侗乡蒋太林 ;何家国;182
歌唱小康家王淼;183
敬爱的爷爷我们在等您郑炳元;184
浣溪沙张勋;185
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
中国古典舞钢琴伴奏曲中纳西族民间音乐元素的呈现及运用和凌玉;4-8
高校声乐课堂教学中原生态民歌的采集、整理与应用研究郑舒;9-11
调性、新调性、无调性——探微三种语言风格下音高组织的“民族化”构建方式陈羽涵;12-15
敦煌石窟壁画乐器图像研究述要耿瑜曼;16-19
传播空间视域下赣南客家哭嫁歌的样态研究黄苗;王小雨;20-23
粤港澳大湾区流行音乐创作中的地域元素运用研究旷骏祥;24-27
豫西地区灯歌的“韵味特色”分析王成文;李婧雯;28-31
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新媒体助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路径研究——以贵州黔东南地区为例李星星;32-35
江西红色音乐在现代音乐中的发展梁威;纪翔;36-39
文化传承视域下太湖流域音乐作品的艺术教育价值研究——以器乐作品《太湖泛舟》为例郑星;40-43
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
意象与时间的汇流——桑坎、杜蒂耶长笛与钢琴奏鸣曲的比较分析姚杨;44-49
中国音乐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运用——以刘庄《变奏曲》为例孙菁弘;50-54
米奇斯瓦夫·魏因伯格的钢琴音乐探析徐夏南;55-59
从充分理解到精湛演绎——勃拉姆斯《第三钢琴奏鸣曲》(Op.5)音乐分析与表演探析杜非霏;60-63
西洋器乐作曲家对铜管乐器的运用与创新研究黄志锋;64-67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v279第一乐章》音乐分析与演奏诠释刘英;周昌印;68-71
米尔顿·巴比特《第五弦乐四重奏》中音色设计的结构逻辑魏雨薇;72-75
当代钢琴音乐中的多元文化元素探索杨硕;76-79
爵士乐与中国民间音乐的融合——以钢琴曲《含苞茉莉》为例杨春霞;80-83
巴洛克时期舞曲的音乐律动与演奏——以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中提琴版本)为例李勤;84-87+92
古筝曲《夜深沉》的音乐分析李欣;88-92
音乐教育
幼儿音乐教育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创新应用李欢欢;93-95
高中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融入的意义及对策研究董敏;96-99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音乐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制度建设研究——以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例李晓蓓;100-103
“阳光教育”背景下海南特色合唱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唐懿姝;104-107
中学音乐课堂中视觉化引导的有效路径分析吴雄军;刘芝;曹昆;108-111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音乐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策略许嘉禾;112-115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杨英;116-119
论民族地区大中小学音乐美育一体化建设的措施与路径袁文杰;120-123
基于成果导向的师范院校和声学课程改革策略探究周天星;124-127
钢琴伴奏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探讨余妙芸;杨小媚;128-130
新文科下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建设优化探析夏子涵;131-133
中国音乐史
宋词:词与乐的契合——以姜夔自度曲《扬州慢》《杏花天影》为例王译萱;134-137
拓深与创新:改革开放后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之研究徐瑞;138-141
北安乐团研究(1942—1946)张雪莹;142-145
音乐表演
音乐表演二度创作中演唱力度的定量分析查华;146-149
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美学价值探究——以《袖梦》《酒狂》表演为例雷舒涵;150-153
舒伯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探讨邱岳;154-157
声乐作品《西柏坡组歌》之《天下乡亲》的艺术特征和演唱研究谢鑫;158-161
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风格特征及演唱分析张小迪;162-165
浅析室内乐训练中钢琴演奏者合作意识的培养——以贝多芬《钢琴三重奏》op.38为例周沂蕾;166-169
聆听西安,歌唱诉求——西安城墙南门下红色摇滚定西乐队及其“声音景观”研究高戈莹;170-174
闽剧花旦身段动作在传统剧目中的运用分析郑榕萍;175-177
《黄河之声》约稿函1
《瑞雪丰年 事事如意》刘文科;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