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黄河之声》2024年21期
目录
原创歌曲
我的家乡在阳高尉建飞 ;曹永明;2
梦想杨森林;吕坤腾;184
虫儿飞林夕 ;陈光荣;185
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
子长唢呐“老三鼓”套曲研究卓悦;胡东辉;4-9
“变化”与“永恒”:吉林传统民俗仪式音乐变迁研究王丽娟;10-14
言有物,行有格——谈乔建中对于田野工作与访谈实录的严谨治学态度张榕;15-19
汉代山东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特征郭明月;20-23
苏北红色戏剧音乐创作思考——以江苏徐州地区为例郭威;李郭婵;24-27
巴渝传统文化中“雅”的表达何川;张若冰;28-31
再论“川腔”的形态特征——以成渝地区重点寺庙为例胡炜光;32-35+183
从戏剧的角度谈歌词的故事性及审美价值李杨;36-39
《黄河大合唱》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角色刘凯华;王春然;40-43
西方音乐剧与中国传统音乐融合研究苏凡博;44-47
新时代红色流行音乐的自信表达与发展建议谭辰妍;王旭;48-51
非遗视域下——广元吟诵及其“润腔”研究吴青青;52-55
聆听老北京的声音:以叫卖调为例的城市民族音乐学研究武墨子;毛雪;56-59
文化自信视域下侗族大歌传承策略探析向少华;60-63
创作、表演与传播:红色流行歌曲的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袁蓁杉;64-67
山西寿阳傩舞“爱社”的新时代艺术转化和传承发展研究原文婷;68-70
当前时代背景下湘西鼓舞的创新发展研究刘安然;71-73
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
邓建栋江南风格二胡作品演奏分析研究——以《姑苏春晓》为例王芳;74-78
《太阳鸟的无穷动》:东西方音乐艺术文化融合李齐;张婉卿;79-83
古典浪漫主义时期的和声语汇研究龚苏俊;84-89
斯克里亚宾钢琴前奏曲可视化分析——以《五首前奏曲Op.16》为例包慧影;郭颖;90-95
浅述赵季平《国风》的电子管风琴改编与演奏分析达恩涟;96-99
“四重维度”视域下中提琴改编韦伯《第一协奏曲》作品73号实例研究甘雨;100-103
钢琴作品《梅花三弄》的民族艺术特色与演奏技巧分析杨琦;104-107
探究古筝曲《西域随想》的音乐风格及演奏闫雪尘;108-111
音乐美学
理论拓展、价值重建与审美救赎:从马克思文艺美学到阿多诺音乐美学的“批判延续”魏志宇;112-115
音乐:以“善”为名的升华——柏拉图音乐哲学考略茹卓琪;116-120
音乐教育
融合岭南文化的视唱练耳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陈婉宁;张景易;121-125
高校音乐欣赏课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单亦宏;126-129
新时代美育浸润中的红色流行音乐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及影响郝宏歌;130-133
美育视域下高职公共艺术教育建设研究与实践林晓芸;134-137
试论长笛教学中初学者音准意识的培养张雨薇;138-141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中融入中国诗词文化的研究沈威;142-145
高校音乐专业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冯梓函;146-149
论高校学前专业学生音乐素养提升之策略林丹;150-152+156
基于“课程思政”引领下高师院校钢琴课程思政融合实践探索研究张昱婷;153-156
音乐表演
数字化时代戏曲导演与表演艺术的融合发展策略——技术赋能下的传统戏曲新生态牟佳;157-159
敦煌莫高窟世俗乐舞的审美特色研究杜瑞;160-163
民族歌剧《沂蒙山》的创作特色与经典唱段演唱处理分析靳梦涵;164-167
广西贵港平南县牛歌戏《明珠皇后》的舞台表演艺术特征李月燕;舒翠玲;168-171
古典诗词歌曲《枫桥夜泊》的音乐分析及演唱技巧林晓佳;172-175
浅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右手运弓技巧唐甜甜;176-179
闽剧彩旦艺术特色与舞台表现形式分析郑榕萍;180-183
《黄河之声》约稿函1
《喜事连连》刘文科;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