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黄河之声》2024年19期

黄河之声》2024年19期
目录
原创歌曲
追风英雄段伯阳;仝文瑶;2
在那东山顶上仓央嘉措 ;张千一 ;张嘉容;181-183
七秩风华再起航郭代习 ;郝蔚;184
峨眉情歌冯坚;185
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
江南丝竹中的打击乐演奏艺术马丽;4-8+13
戏曲曲牌【山坡羊】溯源及运用研究张思琪;熊樱侨;9-13
固本求新:古筝曲《西域随想》的精神追求石静仪;薛伟;14-18
大理地区白族小调艺术形态微探——以《麻雀调》和《泥鳅调》的比较分析为例苏杨;19-23
非遗视域下广福船灯的艺术特征与传承现状研究陈晓芳;24-27
礼器、法器、响器、乐器——“铙钹”的多重身份探讨李思婷;28-31
黄河号子的音乐特征与演唱特点分析李婉晨;32-35
长笛曲《阳光灿烂照天山》民族风格演绎王冠群;36-39
当代河北笛乐文化传承与数字化保护研究王志辉;40-43
山西民歌与扬琴艺术的跨界创作与表达邢瑞芳;44-47
民族交响组曲的启发——以《乔家大院》为例张华;48-51
民族歌剧《沂蒙山》的沂蒙精神及其象征性互动周咏歆;52-55
基于语言语音理论的民族民间声乐技巧传承研究——以壮族民歌为例左晶;56-59
大同市人文生态环境和文物资源视域下华严寺露齿菩萨舞蹈活化的价值性和可行性王春艳;60-61
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
恩里克·格拉那多斯《十二首西班牙舞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曹晖悦;聂娜;62-65
王建中钢琴曲《托卡塔》核心音调的贯穿姜庚玥;66-69
现代民族和声在钢琴改编曲《旱天雷》中的应用李书云;70-73
山水画中的音乐景象——中国民族合唱作品无伴奏混声合唱《花朝月夕》中的自然意象苗业姝;74-77
浅析中国现当代合唱作品的作曲技法发展——以《黄水谣》和《天湖·纳木错》为例唐乙丹;刘奇;78-81
浪漫主义《幻想即兴曲》的钢琴即兴伴奏编配分析张微;82-85
舒伯特叙事歌曲《歌手》的音乐分析与演唱研究郑天翔;86-89
勃拉姆斯的古典与浪漫——以《海顿主题变奏曲》(op.56a)为例张雨濛;90-93+107
文艺复兴时期半音化和声手法解析梁珂;94-102
中国音乐史
唐乐东传朝鲜半岛的历史阶段与文化动因车宇航;103-107
建国十七年群众歌曲的风格探索马叶林;108-111
音乐教育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云南音乐美育浸润的创新和突破研究张凯硕;张景易;112-116
海南省高校合唱校本教材使用现状调查唐懿姝;117-119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音乐学习中的应用价值刘治显;120-123
互联网+时代福建省艺术类(音乐)高考改革研究杨曦婷;124-127
音乐表演
浅析艺术歌曲《杏花天影》的乐曲情感丁俞文;128-131
再论合唱的舞台化表演范子军;132-135
广交揭“指环”序幕,莱茵黄金耀羊城——评星海音乐厅25周年演出季音乐会版歌剧《莱茵的黄金》黄芷芊;136-139
论咏叹调《人们叫我咪咪》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分析廉颖;140-143
《唱起畲歌迎远客》曲式结构分析及演唱技巧探究申蓓蓓;储娜;144-147
论单簧管在交响乐团中音色优势与特色的发挥王俊;148-151
“反讽”与“超越”——莫扎特《女人心》中的“女性声音”王欣玉;152-155
论二胡在民族管弦乐队训练中的量化统一夏毅;156-159
咏叹调《一抹夕阳》演唱时的艺术特色与情感表达张晨阳;160-163
民族歌剧《党的女儿》演唱技法探析——以《血里火里又还魂》为例张润;沙莎;164-167
歌剧选段《一首桃花》的艺术特征和演唱分析张玉娴;陈达;168-171
探究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艺术特性及演唱技巧赵新月;172-175
论聆听在钢琴演奏中的必要性——以《筝箫吟》为例唐瑞琪;176-180
《黄河之声》约稿函1
 

发布日期: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