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明日风尚》2024年21期
目录
影音舞蹈
农业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研究——以《一方水土》为例李婉晴;1-3
影视动画故事情节结构及创作方法分析张枫林;4-6
浅议动画短片《父与女》的表现形式及内涵胡晏然;7-9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中国动画电影工业化路径探讨曹洋洋;10-12
贝多芬C大调钢琴奏鸣曲——黎明Op.53第三乐章结构特征及音乐风格分析杨欣然;13-15
歌曲创作中的声乐元素与文化传承——以《金缕衣》为例全蕾莉;16-18
蒙古筝乐的传承与发展南雨姗;陈曦泽;19-21
文化自信视域下张朝钢琴作品赏析刘畅;王诚炀;22-24
琵琶与古典吉他的演奏技法对比——以《彝族舞曲》为例何颖之;25-27
巴赫二部创意曲演奏研究——以C大调二部创意曲为例师嵘;28-30
俄罗斯民歌的多维度解析谭春;31-33
河南筝派任清芝筝曲艺术特色研究——以《哭周瑜》为例杨宜青;34-36
川南民歌《槐花几时开》文献研究综述周明钰;37-39
湖北民歌对唱形态的情感表达沈忱;40-42
书画雕塑
中国现当代油画中面孔的抽象化表达方式探讨刘冰冰;43-45
《嵩山太室石阙铭》书法艺术研究白黎莹;46-48
人工智能生成艺术与传统绘画作品的风格多样性比较邓靓华;郭兰萍;49-51
中国民俗绘画风格与西方孟菲斯艺术风格的比较秦颖;52-54
基于形而上视角探讨基里科绘画作品赵骏奇;55-57
时尚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文创产品设计研究王世慧;58-60
动态化设计对IP形象品牌价值的提升常锦然;61-63
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元素的运用陈德瑞;64-66
人工智能背景下艺术设计创新发展探讨陈伟;67-69
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珠海体验式会展设计方法探究计宏宇;70-72
AIGC视角下泰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品的开发与设计马聪;孙美;73-75
有温度的设计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体现马亚静;76-78
融媒体时代音乐应用软件界面设计研究万娜;79-81
新媒体视域下视觉传达设计创新策略王宁馨;82-84
传统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易凯;85-87
艺术疗愈导向下口袋公园景观设计研究张雪琪;郭钊辰;88-90
“彩韵敦煌”文创设计的创新与传承张泽宇;91-93
传统与现代融合下艺术设计审美探讨赵莹;94-96
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朱笑玲;97-99
山水元素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应用陶红果;100-102
电影海报中视觉艺术及中国元素的应用——以黄海作品为例化宇航;103-105
线型在空间艺术中的跨媒介应用李赢;106-108
文学文艺
罗杰·弗莱形式主义美学理论对现当代艺术的启发李娜;伍小珊;109-111
乡村振兴视域下流坑古村微介入更新策略研究曾嘉悦;曾尧;112-114
宋、元时期平民男子服装特点对比研究李斌;115-117
李叔同的美学主义建构——以“西湖风景”系列为例张帆涛;118-120
音乐指挥艺术的发展与理论指导探索张嘉璐;121-123
“一带一路”背景下临清狮猫的文化价值与时代价值邹幸蕊;124-126
客家山歌的创新发展路径探析林文明;宋婷婷;谢冰;127-129
艺界交流
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以常州市为例吕记玲;130-132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视觉文化的影响周煜琳;133-135
苏州高水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空间融合利用的创新路径探究曾慧颖;杨晶晶;136-138
三维扫描技术在文物修复领域的应用——以馆藏壁画为例樊愈佳;王少博;方真;139-14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创新发展研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紫金花朝戏”为例蒋园洁;142-144
浅论数字技术如何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李俊蓉;145-147
虚拟现实技术在长白山自然地貌展示中的应用李沚沭;148-150
文旅融合视域下清远连南瑶族文化文创产品开发路径研究林洁霞;151-153
基于赣西民间艺术元素的人工智能动画视频生成技术探讨卢强;154-156
数字媒体艺术对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创新的影响王妍熙;157-159
人工智能辅助界面可用性评估系统构建易芳容;160-162
浅议新媒体如何赋能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张玲玲;163-165
青少年沉浸式戏剧的艺术探究陆国桢;166-168
江苏传统音乐文化创新发展策略探究肖园园;169-172
基于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李芳芳;173-175
声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文化认同的构建李昕冉;176-178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新闻短视频创新发展孟飞亚;179-181
基于青少年宫视角探讨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传承与创新柳琳;182-184
新媒体对戏剧影视作品创作的影响郝玥然;185-187
音乐载体的演变与社会影响:从乐谱到流媒体潘佳慧;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