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大众文艺》2025年05期
目录
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面向“十四五”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研究——以“多彩文化·魅力郯城”为例徐广娟;1-3
浅谈群众声乐辅导中男高音的训练方法李维阳;4-6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山东泰山皮影戏的传承机制探析张依林;萧天然;魏信迪;7-9
文艺评论
从德利韦斯小说中的战争看西班牙的社会对立与文化记忆陈超慧;10-14
布林克曼生态诗歌文本分析——以Landschaft为例王小涵;15-17
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作的理论导向与价值追求刘纯辉;18-20
任德耀儿童剧信件的接受研究丁宇航;21-23
文博与数字化研究
非遗视角下的博物馆文创品牌推广策略石雪;24-26
高校岗位聘用制度下图书馆青年馆员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李骄杨;27-29
公共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路径研究赵昭;李倩岚;30-32
美术与设计研究
城乡融合视域下乡村共享综合体空间设计研究李瑶;33-35
三峡库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万州区艺术街区为例易良军;冯琳;36-38
联名经济下的老字号品牌设计策略分析研究杨絮;徐成兴;39-41
融媒体背景下广告设计的跨界融合与创新李冰;42-44
融艺于民:江丰现实主义艺术思想探究甘航宇;吴卫;45-47
阅读为本:信息时代书籍设计的回归与实践申洪瑞;48-50
音乐理论研究
广西民歌的传承与创新发展魏雯;51-53
影视传媒研究
21世纪以来日韩灾难电影中的“英雄”形象研究陈璐;倪一可;54-57
盛唐记忆的复现与嬗变:《长安三万里》的文化诗学符码卢泱含;袁智忠;58-62
媒介融合视角下乡村春晚传播策略优化研究——以丽水为例罗涛;63-65
AI时代播音员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构建孙锋;66-68
引进异世界动画与大陆网络穿越小说的亚文化共鸣庞明月;黄霁风;69-71
语言与写作研究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衡阳红色旅游外宣资料英译研究胡湘雨;郭玲;宁高倩;72-74
英语“N+ful”语义特性和句法行为研究瞿雪萌;75-77
文史哲研究
康德出于责任与合乎责任的思想研究赵淇;78-80
浅析苏皖边区政府财经工作王斌;81-83
江苏地区明代家礼文献及其价值述略任欣妍;叶陆静蕾;蒋莉芸;蒋晨璐;陈欣仪;赵曜曜;84-86
艺术学与艺术教育研究
高校声乐艺术指导教学探究王笛;87-89
古典主义时期钢琴练习曲教学中的审美体验李舒婷;90-92
中国茶文化融入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研究陈玮然;93-95
核心素养下中学美术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王紫凝;96-98
融合之美——彩铅画教学在老年艺术教育与美育中的实践探索翟绿绮;99-101
动画专业课程中融入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宋敏;102-104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社团建设策略研究邵林瀚;105-107
以美育人,思政铸魂——地方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路径研究朱俊;108-110
AIGC技术融入数字动画类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探索郑哲琼;111-113
艺考电子阅卷机制对中国美术教育多样性与审美取向的影响范梦佳;邱艺涵;114-116
AIGC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以合作市第四小学为例杓顺茂;117-119
基于跨学科融合“双向场域四维驱动”课程创新实践——以体育艺术类专业音乐基础为例谭晓雪;120-122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译及教学策略研究——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传统与现代空间转译”课程为例纪薇;123-125
文化理论与教育
加强高校第二课堂思政育人机制建设贾永胜;王萍;126-12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创新路径研究高彪;129-131
幼儿园课程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多元呈现方式分析韩晓晨;132-134
“思政+岗课赛证”多维融通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以“公共空间艺术设计”课程为例胡韫韧;135-137
论苏轼对赣南教育的影响周艳舞;138-140
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的实践路径王雨欣;141-143
百色起义红色文化融入“外国文学史”的课程思政探索潘颂汉;144-146
以“美育赋能”提升大学“青马工程”培养质量的实践探索孙祈月;孙一;147-149
美育视角下高校设计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韩馨;150-152
关于新时代对外汉语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方略建议姜宇航;153-155
高校优化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路径研究徐利红;黄锦锋;156-158
书法艺术疗愈在成人高校书法学专业教学中的探究何华夏;159-161
高校电影类通识课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探索蔡春芳;王菁菁;162-164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培根铸魂育人的内涵逻辑与价值意蕴詹蕾;165-167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的应用研究徐金娣;168-170
唐山地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融合路径研究田颖;高元;171-17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述评张垚强;张亦乐;174-176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中国古代诗歌通选课的教学创新杨旭伟;177-179
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价值内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毛安琪;180-182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路径研究李芳佳;183-185
文化“两创”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胡宝胤;韩欣然;辛雨;杨雨彤;186-188
人工智能视角下大学生劳动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刘美辰;189-191
浅谈在线英语口语课堂中的互动问题和建议王盛;192-194
坚持培根铸魂的教育方向:戏剧教育教学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内蕴与路径探索陈淞;刘佳蕊;195-197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阐述刘旺;198-200
基于技能竞赛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路径研究邹斐;谢光园;201-203
红岩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张映雪;温静;刘昱阳;204-206
高校“慕课”实践之策董颖;207-209
社会需求驱动下的职业教育多元化人才培养路径探索文马强;210-212
试析学生视角下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低的成因与对策陈秋月;213-215
艺术疗愈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李微微;216-218
数字化平台赋能“应用写作与表达技巧”课程教学研究李慧芳;齐云龙;219-221
文化综合
数字融媒体助推京剧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研究王慧英;余盛祥;222-225
以新时代红色文化谱写八桂高质量发展篇章刘明皞;226-228
儿童创意画欣赏曲桂瑜;肖景皓;王璟之;马传艺;高奕晨;马羽成;2
马魁作品马魁;229
马魁作品欣赏马魁;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