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大众文艺》2025年03期

大众文艺》2025年03期
目录
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提高基层群众音乐鉴赏水平的策略研究罗婉琳;1-3
文艺评论
《增广贤文》:深入剖析其中的人学智慧姚志清;4-6
当代战争视阈下近20年军旅戏剧军事文化观的嬗变研究(2000~2023年)邱远望;7-9
从奥威尔的《射象》看分裂的自我与身份认同何玉蔚;10-12
南宋都市笔记中的临安园林及其美学意义张凯歌;13-15
文博与数字化研究
数字时代与媒介史视域下的多模态图书馆系统及新质书香社会建设鹿钦兰;16-18
美术与设计研究
从舞姿意象看中西方绘画的文化表达与融合发展李紫键;19-21
基于社会创新的过渡型社区积极养老设计策略研究王昊远;22-24
基于游戏化理论的秦淮灯会文旅APP设计研究赵亚伟;薛忆玟;25-27
论安德鲁斯人与自然共生的风景美学刘茵如;28-30
民国时期上海“王开照相馆”人像照片中的视觉表达形式高越;曹汝平;31-33
浅析荆浩“图真”论与乔托“写实”理念的相似性徐榕晓葳;34-36
VR技术在台风科普设计中的应用与分析研究曾适;37-39
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IP形象设计研究——以“哏儿都娃娃”为例杨诺;40-42
宋代士、匠在造物过程中的互动现象研究桑腾;43-45
以个案与综合研究为方法的公共空间建筑结构设计思考薛欣;46-48
极简主义美学在绘画艺术中的探索孙铭泽;49-51
当代感知下新媒介的使用依据谢瑞;52-54
从“北庭文书”分析中原书风的传播与影响陈宝华;55-57
音乐理论研究
低音提琴演奏中音色的把握技巧庞涵夫;58-60
武满彻钢琴作品《弱奏的层次》的创作分析胡与同;61-64
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艺术特色与钢琴伴奏分析路惠清;65-67
中西艺术歌曲的对话:文化背景、风格差异与声乐技巧殷雨欣;杨国亮;68-70
浅析现代社会古典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崔英熙;71-73
20世纪以来民族音乐学的新发展桑田;74-76
武满彻音高组织与复调技术分析——以And then I knew it was wind为例何弦;77-79
舞蹈与舞台艺术
从文字到舞台的嬗变:陈颙导演与剧作家合作下的剧本转化与舞台呈现邓嘉辰;80-82
影视传媒研究
电影跨媒介创作中的参与式美学建构郝新厂;83-85
新疆对外传播中网络媒体的现状与作用分析苏醒;86-88
社交媒体平台在推动环境保护宣传中的可行性曹子凡;胡垂立;89-91
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下电影《热辣滚烫》市场运营策略分析郭培宇;董茜;92-95
新时代英模题材剧中的英模形象塑造与创新表达研究——以电视剧《大山的女儿》为例周斌;96-98
语言与写作研究
从模因论视角看网络词“预制X”的语义泛化贾慧孜;99-101
日语形式名词的语义网络分析尹雪扬;102-104
文史哲研究
哲人石启示——炼金思想对荣格心理学与艺术的意义钟雪石;105-107
艺术学与艺术教育研究
浅谈民间工艺美术课程在中职院校动画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高婷;108-110
地方资源融入初中美术社团活动的策略研究王铭铄;111-113
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中的跨学科融合路径探索宋洋;114-116
红色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广西边境地区为例苏选善;覃凤双;韦良贞;钟日恒;117-119
宏大主题创作与沉浸式育人功能结合的成功实践——以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百米长卷三部曲为例覃荣争;何淑梅;120-122
接受式音乐治疗在高校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林桐;张凯璇;123-125
纳西木牌画在丽江大班幼儿美工活动中的应用研究唐敏娜;邱圣翔;126-128
数智时代舞蹈创作人才培养的需求转型陆佳漪;况梓伊;129-131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学生审美意识培养策略研究许海;132-134
艺术类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张志坚;135-137
中国传统艺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徐冰;138-140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融入社会与情感能力的策略研究王琳娟;141-143
基于学生差异化发展的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周倩;柳真;144-146
文化理论与教育
短视频热潮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张子琛;湛刘鑫;147-149
“五育并举”融合育人体系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朱文琪;金相宜;于志英;150-152
沉浸式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堂路径创新探究张闫微;翟广鑫;崔亚婷;平蕊;韩岳轩;153-155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精准育人路径探微韩林原;156-158
基于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高职心理健康课课程思政金相宜;朱文琪;于志英;李小玮;159-161
课程思政融入专升本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路径探索陈晔;162-164
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的途径研究朱婷婷;165-167
新媒体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琚琪琪;168-170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张子懿;171-173
新媒体视域下优化高校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以抖音为例杨澜;徐晨;赵晓薇;周建平;174-176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取向和创新发展仲崇姣;177-179
艺术院校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新探——沉浸式多媒体融合音乐会《乐·溯梦》李玮捷;180-182
红色革命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路径探析李雨衡;183-185
产教融合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初探——以美术特长类幼师为例宋肖肖;许晗;李浩浩;张嘉琪;186-188
思辨能力为导向的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以“高级韩国语”为例田玉;189-191
数字化赋能“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究龚小聪;王琦;192-194+222
人工智能技术对当代教学的解放与束缚肖琦;195-197
供需一体: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站建设探究毛兆婷;柳路行;刘超;198-200
微时代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杜淑艳;沙林斌;201-203
人工智能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刘炫志;黄照新;付周赟;204-206
文化综合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方法探讨王娟芬;赵婷;陈宁静;207-209
挖色镇文化遗产保护与农文旅融合发展研究罗清月;210-212
共同富裕视域下传统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周峰;213-215
烟火绕江船——论重庆码头文化的当代价值江珊;谢秩勇;216-218
非遗促文旅业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以阳江风筝为例关靖琳;梁馨之;郑晓婷;李欢;林博睿;219-222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南长全;王志华;周绍伟;223-225
简牍书法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意义张鹏来;226-228
李玲玉 孙丹丹作品李玲玉;孙丹丹;2
艺术作品欣赏宁梦宇;田梦琴;江威龙;马圣翔;林盼鑫;李洋帆;229
湖南科技大学齐白石艺术学院作品欣赏王会;刘意;张莉华;杨林;230
 

发布日期: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