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大众文艺》2025年01期

大众文艺》2025年01期
目录
文艺评论
解构《看不见的人》中主人公的不可见性冯俏俏;1-3
克洛岱尔与圣-琼·佩斯作品中中国形象的对比研究秦凤毅;杨阳;4-6
英雄视域下《三国演义》中的“以三为法”陈露;肖悦;7-9
瘟疫文学叙事风格研究葛璇;10-12
文博与数字化研究
“双碳”背景下博物馆陈列的转型思路黄晶;13-15
发现乐趣:数字阅读体验的游戏化设计研究黄龄仪;16-18
泉州花灯技艺数字化传承策略研究廖丹丹;冯婉婷;19-21
医院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推广策略探讨任思思;22-24
美术与设计研究
贵州苗族蜡染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李菊;欧阳雪;王后杰;25-27
基于劝导理论的老年人健康管理APP设计周若男;张云帆;28-30
文化创意市场背景下城市旅游地图设计探究苏婧;吴之心;吴欣芸;马文韬;31-33
现代儿童玩具设计现状与分析麦嘉雯;34-36
传播媒介、社区性艺术实践与社区公共观念的重塑霍少达;谢处中;37-39
基于消费者群体的创意设计方法探究——以杯套设计为例吉宣霖;40-42
新媒体视域下办公空间设计研究——以杭州如涵文化传播公司为例张洁;周翼何;王方芳;闵依聆;施昱舟;43-45
音乐理论研究
“摇滚之城”石家庄城市音乐文化建设研究赵志维;46-48
从稳定之基到哗众之丑:音乐表演艺术的失衡探寻项卫兵;49-51
钢琴艺术与太极文化的融合与创新莫谨如;代霜蓉;52-54
乐承传统——中国传统音乐传承模式的当代变革杨雯婷;55-57
古风歌曲音乐混音创作研究连梓彤;58-60
辽河口音乐文化的溯源及发展隋永明;61-63
呐喊和奋进的交响——评钟峻程《第五交响曲“中国命运”》刘睿;64-66
舞蹈与舞台艺术
社区剧场的功能演化研究林乔苑;67-69
媒介传播视角下的戏剧改编策略浅析——以田沁鑫的戏剧改编为例韩秦一;70-72
影视传媒研究
明智地选择你的“武器”——对当代五大表演派系之分析付林肯;73-75
《唐朝诡事录》系列悬疑剧叙事策略探析汪梦琪;姒晓霞;76-78
语言与写作研究
“老婆”的语义泛化及其成因王向宁;79-81
英文科研论文中冠词、数词和代词的正确表达与教学方法李瑞琴;梁晶晶;82-84
《尤利西斯》汉语译者的译前话语构建研究丁立;85-87
文史哲研究
“与海德格尔在一起的一个小时”:手冢富雄和存在主义的跨文化对话陈荣钢;88-90
谨茶法、筑堤塘:中唐名臣崔玄亮治湖述论卢高媛;91-93
民国时期展览会与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实施(1912~1937)张治军;94-97
新世纪以来中国对李退溪及退溪学研究综述杜姝仪;98-100
《皇清书史》整理与研究述评姜海东;王力春;101-103
论《道德情操论》中的行为合宜性问题陈雨乔;104-106+219
艺术学与艺术教育研究
戏剧教育在高校人文教育中的应用路径吴博瑄;107-109
“1+X”证书制度引领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伴奏教学改革研究李坤蔚;110-112
绘画疗法在大学生团体辅导中的研究与实践黄晋琪;113-115
高职环艺设计专业“岗课赛证,专创融合”人才产学研培养模式探析杜音然;116-118
高校毕业设计中剧情短片创作误区与解决方案朱萍;119-121
钢琴教学中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的实践陈颖;122-124
分众式教学法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以建筑空间构成课程为例兰昆;李雨霏;崔馨文;125-127
流媒体时代音乐专业学生自我推广的策略研究曲若鑫;李晓菲;128-130
香港华语经典流行歌曲对促进大学生文化认同的研究叶碧君;131-133
治疗性音乐教学在促进脑瘫儿童语言能力中的应用研究吴小茵;134-136
中学生合唱教学中音乐元素处理的教学策略探讨逯朔阳;137-139
基于多元化教学法的“土家族民间图案”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杜娟;140-142
互动装置装饰艺术教学中的跨学科整合研究戴斌;143-145
文化理论与教育
歌曲《长征》诠释长征精神的纲要课教学实践研究王根生;沈玉华;146-148
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红色基因育人的工作探赜唐亚斯;李波;吉丽娟;李琳玉;郭志成;149-151
高职专业课开展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以钢琴教学为例刘耀圣;152-154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改革探索任胜男;155-157
论网络短视频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李锦;尹玉玲;袁冉;魏蓓;158-160
陕西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关千一;161-163
书院制背景下大学生跨专业交流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宋肖肖;张静云;余静;164-166
新集体主义视域下红色文化价值意蕴发掘——以绍兴为例白晓丽;167-169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数智化转型: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张骏强;170-172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生态文明的实践路径探究张宁;马晓玲;173-175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周伶;赵爱芹;176-178
“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艺术类课程思政的开发育人探索马兰酶;马斌;程王;179-181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与实现路径曾俊;182-184
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探索王成涛;牛绿林;185-187
孔繁森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研究高立;周艳芳;张秋梅;188-190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研究黄宝章;闭晓静;191-193
艺术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李静;194-196
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的社会情感学习王盛;197-19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审视与提升徐杰玲;张静;200-202
基于三维动态语法观的本科西班牙语语法教学实践叶芳菲;203-205
跨文化融合挑战与应对策略:马来西亚华裔成年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研究徐倩;206-208
基于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看红色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李佳荣;张新国;209-211
校园石刻文化融合教育理念的实践路径与成效探析章晨;212-214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宋河仙;215-219
文化综合
“中国故事”跨媒介传播机制探究陈墨;李润白;陈一硕;220-222
川渝三线建设文化遗产的美育价值研究郭辉;梁文明;余艾;223-225
面向视障者的无障碍信息服务:受众反馈和提升路径洪仪佳;郑凌茜;226-228
儿童主题画赵士宸;孟亦苒;王宝硕;韩书苒;张星言;李昌达;2
大众文艺编辑部声明229
吴健仪 白淳作品吴健仪;白淳;230
 

发布日期: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