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来自喜马拉雅山不丹王国的巨颌龙 ( Macrognathus aral)的首次记录

介绍
不丹位于喜马拉雅山东部南坡(Caspari等,2006),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一部分(Myers等,2000)。从亚热带到高山草甸的广泛生态条件赋予了该国包括鱼类在内的丰富的生物多样性(Gurung&Thoni,2015)。该国拥有 125 种鱼类(NBC,2019),隶属 8 个目(鳗形目、贝洛尼形目、鲤形目、鲈形目、鲑形目、鲶形目、鲽形目和鲽形目)和 24 个科(Gurung & Thoni,2015))。大多数物种属于鲤形目和鲶形目,在经济景观、水产养殖和动物蛋白来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Gurung & Thoni,2015;Nikam 等,2014;Thai 等,2007)。然而,包括Matsacembelidae在内的其他目和科的物种对该国的经济和社会生计同样做出了贡献。

鳅科鳅科,属鳝科,体细长,背刺7~40个,可下压且间隔良好,肛刺1~3个,体被小鳞片覆盖,无腹鳍和带,鳃孔位于头部后侧,短尾鳍,身体向尾部区域横向压缩(Arunkumar,2020;Plamootil & Abraham,2014)。在全球范围内,Mastacembelelidae 由三个属组成(Mastacembelus Scolopi 1777、Macrognathus Lacepède, 1800、Sinobdella Kottelat & Lim, 1994)分布于非洲、中东、东南亚、中国、越南和老挝(Nelson等,2016;Yuan等,2020)。古隆等人。(2013)识别出来自不丹的两个刺鳗属(Macrognathus和Mastacemblus)。

根据目前的记录, 在不丹内陆水生生境中仅发现了三种刺鳗,即Macrognathus morehensis Arunkumar & Singh, 2000 年、 Macrognathus pancalus Hamilton, 1822 年和Mastacembelus armatus Lacepède, 1800 年( Gurung & Thoni, 2015 年;NRDCR & LF) ,2020)。Arunkumar (2016 , 2020 ) 认识到不丹跨界河流流域中存在其他巨颌龙物种,包括 Aral Schneider 和 Bloach 1801。然而,不丹尚未报道过M. aral ,但作者在 Sarpang 区 Gelephu 镇 Maukhola 河 Aiechu-kalikhola 支流中记录了一个标本。除了对新记录的描述之外,作者还通过检查不丹皇家大学 (RUB) 自然资源学院 (CNR) 鱼类学实验室的标本并进行比较,制定了鉴定不丹 Mastacembelidae 下物种的综合钥匙。相关文献(Jayaram,2010)。

材料和方法
标本采集与保存
2022 年 10 月 16 日,使用电击器(本田 GCV 160cc,本田,东京,日本)从北纬 26°53.314',东经 90°31.187' 采集了单个M. aral样本。使用 HACH 现场记录了一般水参数。套件(HQ40d,哈希,拉夫兰,科罗拉多州,美国)和河岸植被被注意到。此外,还检查了支流中与M. aral相关的其他物种。根据Arunkumar (2020) 的规定,在新鲜标本时记录标本的颜色,并使用每 500 mL 水 0.2 mL 丁香油进行安乐死,并用 10% 福尔马林处理(Fernandes 等,2017))。固定的标本保存在 70% 乙醇中,并在 CNR、RUB 鱼类学实验室编目(RUB/CNR/鱼样本/Aiechu-kalikhola/16.10.2022/223)。

物种鉴定和测量
通过与不丹及邻近地区的现有物种进行比较,对该物种进行了如下鉴定;阿伦库马尔(2020);比斯瓦斯等人。(2007) ; 古隆和托尼 (2015);贾亚拉姆 (2010);NRDCR 和 LF (2020) ; 什雷斯塔(2008);维什瓦纳特等人。(2007)。遵循的方法是Jayaram (2010)的方法 。所有测量均使用数字卡尺进行,精确到 0.1 毫米,并表示为标准长度 (SL) 的百分比(Arunkumar,2020; Duong 等人,2020)。此外,为了诊断,使用显微镜(尼康 SMZ445,尼康,东京,日本)对刺和鳍条进行计数。Jayaram的标准做法(2010);吴与陈 (2020) ; Roberts (1980 , 1986 ) 被提及。

结果
科学史
刺鳗的最初记录被确定为Rhynchobdella aral,起源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特兰克巴尔(Talwar & Jhingran 1991)。几乎所有作者都将在印度次大陆发现的Macroganthus属物种一致称为M. aculeatus ( Roberts, 1980 )。然而,没有M. aral的模式标本(Roberts,1980)。Rhynchobdella ocellata 是从印度本地治里描述的,后来被认为是次要同音词M. ocellatus ( Kottelat, 2013 )。随后,在缅甸 Tenasseri 描述了一种新的刺鳗(R. ocillata ),但被认为是M. ocellatus的后续拼写不正确(Kottelat,2013)。Hora (1921)报道了来自印度曼尼普尔邦的 Mastacemblid ( R. dhanashorii )新种,它是唯一已知的正模标本,后来被宣布为M. aral的一个不明确的同义词。Malhotra & Dutta (1975)报道了一种新的刺鳗(M. jammuensis )来自印度查谟,但被宣布为M. aral的同义词 (Talwar & Jhingran,1991)。该物种目前的状态为 M. aral ( Arunkumar, 2020 )。

着色图案
身体呈褐色或绿色,腹部呈黄色,下面逐渐变浅,尾鳍呈黑色,背鳍柔软,臀鳍柔软

不丹分布
目前已知仅出现在 Sarpang 地区 Maukhola 河的 Aiechu-Kalikhola 支流中。

艾楚-卡利科拉支流水体参数及生境类型
从发现样本的地点开始记录了七个水参数(表 3 )。现场记录水温(℃)、溶解氧(DO)(mg/L)、电导率(S/m)、总溶解固体(mg/L)、pH、盐度(g/kg),氨氮(μmol/ L) 在 CNR、RUB 土壤水和空气测试 (SWAT) 实验室进行了测试。栖息地主要是亚热带,有以下植物群: 塞内加尔儿茶、Ficus semicordata、香椿、木棉、Ficus racemose、九里香、马缨丹、Urena lobata、Solanum viarum、Chromolaena odorata、Sida acuta、酢浆草、Borreria latifolia、Piper sp.、Synedrella nodiflora和Cyanotis vaga。

相关物种
在发现M. aral 的Aiechu-Kalikhola 支流中,共记录了10 科21 种(表4 )。最丰富的物种是铜马赫鱼 ( Neolissochilus hexagonolepis McClelland, 1839) (N = 12),其次是汉密尔顿巴里拉鱼 ( Opsarius Bendelis Hamilton, 1807) (N = 8) 和巨型戴诺鱼 ( Devario aequipinnatus McClelland, 1839) (N = 7) )而Glyptothorax botius(汉密尔顿,1822)和 Golden mahseer(Tor putitora),Hamilton 1822)是最不丰富的物种(每个 N = 1)。

讨论
分配
M. aral的原生范围包括印度次大陆的低地栖息地,包括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和缅甸(Talwar & Jhingran,1991)。在印度次大陆,M. aral均匀分布,作为食用鱼和观赏鱼具有很高的重要性,并且由于其细长的身体、迷人的色彩图案和顽皮的性质而被广泛用于水族贸易(Abujam等,2013;Gupta, 2016)。研究已确认来自印度东北部(包括阿萨姆邦)的M. aral的存在( Arunkumar,2016; 丹泽等人,2018;Gupta,2016)与当前研究区域的边界很近,使得M. aral的存在可能性很高。不丹鱼类初步清单(Gurung & Thoni,2015)和不丹东部鱼类(NRDCR & LF,2020)分别报告了来自同一支流(Aiechu-Kalikhola)的M. pancalus和M. morehensis 。然而, M. aral并未得到证实。 来自Aiechu-Kalilhola。这项研究证实了M. aral在 Sarpang 地区 Maukhola 河 Aiechu-Kalikhola 支流中的存在和分布。此外,相关发表的文献报道了M. aral和M. pancalus在单一河流系统和流域中的共现( Arunkumar,2020;Talwar&Jhingran,1991)。

Macrognathus aral在许多特征上与M. pancalus不同。最显着的分类学特征包括M. aral中存在喙齿板(图 2 ),而M. pancalus中则不存在(Arunkumar & Singh, 2000)、较小的背刺(16-23 vs. 24-26)、更柔软的背鳍条(47-48 vs. 30-42)(Jayaram,2010),前鳃盖骨和眶前棘(不存在与存在)(Talwar & Jhingran,1991)。同样,M. aral不同于M.morehensis具有许多重要的分类学特征。使用Arunkumar & Singh (2000)的 M.morehensis数据进行比较。它可以通过更多的吻板(14-28 vs. 8-11)、更多的背刺(16-23 vs. 11-16)、更多的尾鳍条(15 vs. 11- 14)、带的图案(沿整个长度的纵向条纹与 20-25 条横向暗带)以及尾鳍基部的单眼(不存在与存在)。

不丹马斯塔科贝科的鉴定关键
属的关键
背鳍刺少于33(11-26),吻部三叶,吻部腹面有齿板。前管状鼻孔边缘有六个指状突起

背鳍刺33个或更多,吻部无齿板。前管状鼻孔边缘有两个宽基瓣

发布日期: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