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农业灾害研究》2025年03期

农业灾害研究》2025年03期
目录
强农·惠农·富农
地方应用型高校赋能乡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基于多维需求的视角符赛芬;1-3
数字金融对我国农业经济韧性影响的研究冯硕;4-6
林业生态建设及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策略简波;7-9
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张青青;10-12
农林类高职园林专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付蓉;13-15
农业种植技术与机械化生产的对策与建议闫学利;郑海燕;16-18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凤庆县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策略杨玉丽;19-21
动植物保护
西南山地丘陵区典型油气田对植被群落影响的研究韩琨;22-24
根腐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刘畅;汤丽丽;25-27+30
苏云金杆菌菌株分离筛选及防效研究刘佳;王永芳;张立娇;王孟泉;林永岭;28-30
3种不同药剂对小白菜小菜蛾的田间防效探究吴树静;禇姝频;31-33+36
基于害虫生态调控策略的农田景观设计研究邓向东;刘天波;伍绍龙;肖艳松;谭琳;34-36
猪腹泻性疾病的鉴别与治疗技术分析宫锝钫;37-39
植保无人机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及应用策略刘海霞;40-42
烟草青枯病综合防控技术的创新与实践沈修卿;肖驰;毕会军;董颖;王赛忠;43-45
民勤县荒漠草原鼠虫害现状及治理对策孔建宏;46-48+51
金银花种植中常见病虫害种类及综合防治技术分析孙洪欣;杨铮铮;孟佳宁;苏世伟;49-51
辣椒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浅析潘秀文;52-54
智能化技术在园林植物生长监测中的应用董彦娜;姚君君;支丽雅;王娟;55-57
草地贪夜蛾生物致病菌的初步筛选和鉴定陈红梅;孔凡进;柴正群;丁丽芬;谭万忠;58-60+222
辽宁省酸枣种质资源及主要优良品种研究何丹;李毅;61-63
沙地杨树扦插繁育技术探析赵新宇;64-66
NaCl胁迫下纤维工业大麻“云麻5号”致病真菌的分离与筛选李娥;黄勇;刘朝波;杨建奎;67-69
玉米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栽培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沈涛;70-72
河西灌区春小麦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研究——以甘肃省金昌市为例关海雯;苏军德;李国霞;张佑臣;73-75+78
关于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讨张荣波;76-78
一例山羊口疮病的诊治及体会应林志;廖飞;钟孟淮;79-81
山桐子在贵州地区的适生性栽培技术与效益分析杭永贵;82-84
水稻品种抗性对稻水象甲取食行为影响的研究汤艳;85-87
甘肃文县尖山自然保护区昆虫调查及区系特征闫飞扬;林培录;王守成;王洪建;88-90
贞丰县花椒种植气象灾害研究王成;田人妃;刘松;黄永连;余航;91-93+96
昆虫雄虫生殖系统精液蛋白的研究进展吕汐;付涛;曾维爱;王玉生;94-96
荒漠油田开发区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杜佳原;97-99
农林经济管理与技术
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的问题及策略周立霞;100-102
园林花卉苗木繁殖培育与栽植管理技术李建平;103-105
油菜全程机械化种植的关键技术与经济效益分析黄维;106-108
程寨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研究欧泽容;109-111
油菜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探析许必达;112-114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策略的探讨韩滩;115-117
室外铁路工程白蚁防治研究柯伟;118-120+138
油菜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及其推广策略研究张丽娟;121-123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土壤改良技术及其优化研究陶润天;124-126
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对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王梦莹;127-129
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的环境与社会效益对乡村振兴的贡献陈惠;130-132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董雯;133-135
模块化培菌和大田培菌仿野生种植天麻技术研究冷志蓉;李晓妤;136-138
高标准农田土壤改良技术对作物产量稳定性的影响许开飞;139-141
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的要点与应用措施分析张树红;142-144
设施大樱桃树盘覆草抑制双子果试验李欣烨;车晓路;郭法东;孙丽娟;145-147
农残快速检测技术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应用研究孙志燕;148-150
农业气象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延安干旱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王晓东;白悦江;刘延平;151-153
乌兰县自驾游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白吉萍;袁世龙;李娜;乌云珠拉;汪洪斗;154-156
新型自动气象站风向传感器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分析王坦帅;157-159
2024年7月15日宁蒗县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和预报偏差分析杨娇美;陈国晔;朱兴赢;陈阳;160-162
冷涡东移影响下呼伦贝尔2022年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李彦甲;163-165
2019—2023年攀枝花保安营机场低云天气特征分析蒋怡昕;166-168
区域自动气象站管理及仪器设备故障维修彭晓姣;169-171
利用微波辐射计分析合肥秋冬污染天气温度层结特点高越;陈健;徐倩倩;吴月;172-174
当代农业生产中综合气象观测的应用研究王兵;张弢;王开锐;175-177+218
孝感市一次台风低压暴雨过程诊断及中尺度分析姜敏;包钟秀;罗金芳;周婷;宋哲;178-180+183
2020年4月19—21日葫芦岛地区强降温过程分析刘靖楠;孟振雄;岳欣健;181-183
四川盆地一次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的特征与成因分析彭爽;黄楚惠;王彬雁;牛金龙;184-187
2020年8月16—18日都江堰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汪玲;李愉;张葵;188-190
滦州市近30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吴强;李玉姣;191-193
铜仁市碧江区仙草种植的气候适应性分析及避灾建议晏青;李习瑾;龙金华;白杨;194-197
连州市气候因素对旅游行业的影响分析李媛;邓福兴;莫荣耀;孙祥;198-200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生姜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平台搭建与应用王冠;王媛媛;李建华;肖杨;王秀玲;201-203
柴达木盆地季节性冻土变化特征分析研究王燕;白吉萍;袁世龙;田潮;204-206
影响红河州雨季开始时间的环流特征分析李英发;叶文群;张强;王然;胡尧;207-209
基于FY-4A卫星资料的保定地区对流初生研究董疆南;吴剑坤;张会;210-212
河源地区夏季干热、湿热型高温天气时空变化特征分析林珊珊;李思玲;邓丽霞;徐丹丹;213-215+228
中国东北地区全新世定量温度变化速率与集成研究梁文林;216-218
基于GIS的茂名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及易损性分析刘华;219-222
1971—2010年黔东南的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其与云量的关系分析兰世怀;易志学;余代辉;辛娟;223-225
基于“A-STEM”理念的大气化学课程教学案例探索洪茜茜;毛毛;梅剑;226-228
凉山气象IP形象设计及其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应用朱兴窕;黄欣;刘群山;张浩;杨贵雄;229-231
水利·林业·自然资源与环境
农业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研究桂大洪;232-234
农药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治理策略梁熙文;235-237
农业耕地水资源配置研究郭昊;238-240
可持续经营试点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分析宋宏喜;周莹;贾春香;241-243
绥阳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研究李婷婷;李明伟;张明刚;244-246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分析赵鹏志;247-249
凉山森林防灭火的对策与思考尤乾惠;郑自君;李宗祝;朱德刚;250-252
水文与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策略张作栋;253-255
“四预”建设协同发展机制研究陈浩;256-258
生态修复对生态廊道建设的影响探讨管智宇;259-261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水生态环境智能监管平台构建研究于森;262-264
贵州省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成因及综合防治对策唐友兰;265-267
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分析魏永文;王绍俊;268-270
沧州地区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与可持续利用研究杨玉良;271-273
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的影响因素探究李晗;274-276
农业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探讨李耀伟;277-279
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的逻辑支撑与实践路径张彤彤;280-283
降水与徐堰河饮用水源水浊度的相关性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房玉洁;何莎;284-286
中东干旱区荒漠化生态系统建设研究——以阿联酋荒漠化治理为例马天平;287-289
生态环境保护中基层环境监测管理的策略分析陈润萍;290-292
生物炭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碳储存与土壤改良作用李美平;293-295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平原地区防汛物资机械设备配置优化研究苗蕾;296-298
人类活动对森林草原火险因子影响的研究孙迎辉;299-301
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张小明;302-304
基于XGBoost的滑坡风险分析侯程迅;胡金其;305-307+310
气象观测设备防御雷电灾害的策略分析罗晓薇;龚平;308-310
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生态修复监测研究冯小波;何烈勇;311-313+319
新时期天气预报节目的创新传播思考薛乔菀;焦颖慧;柯琳琳;314-316
崇州市7月8—9日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徐文嘉;唐婷;杨汉卿;向影;亢凌云;317-319
天水市甘谷县旱灾成因及减灾对策应用实践王雪芳;320-322
草原火灾多发的原因分析及科学预防策略赵云;323-325
基于动态识别技术的省级暴雨灾害专题资源库建立吴京生;徐宁;高大伟;吴书成;魏爽;326-328
《农业灾害研究》征稿启事2
 

发布日期:2025-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