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农业灾害研究》2024年08期
目录
动植物保护
林业植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赵小江;1-3
关于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以促进生态环境平衡研究——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为例何富英;4-6
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杨艳芝;7-9
月季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王秀平;10-12
罗甸火龙果生长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控技术研究刘朝英;谭清波;魏涛;邹应杰;杨凤娜;13-15
林业生态建设中病虫害预防和治理措施占晓玲;16-18
广州市花都区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措施庄奕泓;19-21
农业植保无人机应用效果研究徐柏洋;高先涛;杜夏燕;王奕萱;潘娇娇;22-24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飞行区草坪昆虫多样性调查及防治策略牟洋平;刘泰杉;周聪;赵小英;张萍;25-27
藜麦抗性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万嘉欣;张宗召;韩冰源;姜满洲;31-33
农林经济管理与技术
干旱浅山地区树上干杏造林技术探析吴威泰;祁梅思;34-36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袁明艳;37-39
基于Landsat-8的天山北坡经济带棉花种植面积提取杨刚;陈秋宇;40-42
中幼林抚育管理在营林生产中的重要性及成效分析——以西峡国有林场为例杨春燕;43-45
林业工程中的苗木培育技术分析王富霞;46-48
2024年冬春季黄淮海麦区小麦苗情苗势及管理措施赵立尚;宋全昊;陈杰;白冬;金艳;49-51
新式蛋托型PET材料母子蝎养殖垛体的TRIZ发明原理及应用价值栾甜甜;陈雨;武晓雅;钱康宁;52-54
生态理念下林业栽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张晓玲;55-57
新阶段农业气象学发展面临的形势与研究展望刘轩铭;谭文;崔蕾;杨静;蒋艳玲;58-60
农业科技推动乡村振兴的困境及优化措施——以贵州地区为例莫洪兰;杨艳飞;61-63
丝棉木栽培的关键技术探析毛春燕;64-66
华池林区云杉荒山造林技术与生态效益分析袁彦军;苏会宪;张裕;尹宝峰;何玉龙;67-69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优化研究王园;70-72
康乐县高原夏菜产业现状与高质量发展探讨马建昌;董玉鹏;73-75
深圳市河道沉水植物群落构建的工程要点综述朱文君;76-78
山西省经济增长与水环境质量的灰色关联分析余柯嘉;李亚琴;杜小凡;谷娇;79-81
抗旱技术在树苗成活期的作用分析王利锋;任艳;82-84
林业资源保护与护林防火技术的应用彭晓晨;85-87
乡村振兴背景下成县发展特色农业的SWOT分析王永培;88-90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蔡陶鹃;91-93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策略研究陈林;94-96
促进有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与实现路径——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张文才;安海燕;陈荣;97-99
强化森林培育技术管理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孔震;孔波;100-102
湘西州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的调查分析滕凯;吴龙秋子;龙宪军;张正帆;王静;103-105+109
农业气象
2022年夏季安徽省气候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陈露;吴忌;陈亚栋;110-112+115
地面气象观测设备维修测试平台设计曾昊川;陈清华;于悦洋;113-115
遂川县汛期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胡花;韩啸;巫志刚;帅川;周燕鹏;116-118+130
西安一次“雷打雪”天气过程分析陈欣昊;王一格;杨亦典;119-121
近63年合作市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分析贺海燕;李梅;陶莉;122-124
贞丰县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现状浅析刘松;王成;田人妃;徐华伟;孙成菲;125-127
综合气象数据在提高农业灾害风险管理能力中的应用张艺桐;128-130
长沙6月22日暴雨天气探空资料分析及应对措施宋雷;赵浩阳;夏明;肖巧;张言伟;131-133+176
册亨县近30年冬季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变化特征分析杨茜;饶仕吉;蒙仕红;邹昌津;王泽雁;134-136+139
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气象科普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孙豪杰;潘媞;银措杰;韩进满;朱兴窕;137-139
L波段探空雷达常见故障排查及日常维护保障对策孙舒逸;140-142
2022年8月18日赤峰地区一次降雨天气过程及成因分析李佳霖;143-145
2021年6月底福州地区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及成因分析林旭;何永升;146-148
2023年5月沧州一次极端风雹天气过程及成因分析王楠;王明明;149-151
黄龙国家气象站迁移对比观测资料差异分析林隆超;王晓飞;刘志超;马蓓;152-154
镶黄旗近33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气象服务对策格格;155-157
干旱对沧州市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梅凤玉;彭洁文;张海东;陈佳鑫;158-160
气象服务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与挑战分析高尚;公正;161-163
宁夏春霜冻期相对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黄永生;陈永德;叶平;朱永宁;冯东溥;164-166
1991—2020年雅安市雨季的气候特征分析陈相甫;刘恒军;伏薇;宋文杰;孙英耀;167-169
2023年7月12日玛曲县局地暴雨天气过程分析袁晶晶;拜蕊;完地草;170-172
乌鲁木齐市焚风的空间特征分析玉素甫·木沙;毛姈·阿依提看;阿来依·艾丁;173-176
吉林市强对流天气分类及监测预警指标的初探杜冠男;李策;段家月;李嘉鑫;王晓腾;177-179
气象影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思路——以新疆气象影视为例江学军;180-182
辽源市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任一铭;李喜贺;183-185
屏南县茶叶低温冻害的风险分析及区划研究陆泽岩;马丽莉;186-188
农业气象灾害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李青松;林韬;189-191
DSG4型降水天气现象仪现场核查实践刘春辉;金元尚;郭浩;王雪松;192-194
四平市区域站数据状态报警系统的介绍及其应用分析徐墨;刘星辰;郝禹;195-197
引起暴雨的低涡的观测分析李自然;198-200
气象因子对枫叶变色的影响分析梁颖;王建;杨璐铭;董琳;李立平;201-203
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蔡仲举;204-206
兰考县一次持续暴雨过程的气象服务分析李梦园;207-209
鄂尔多斯市2023年6月27日强对流天气过程和可预报性分析李姝影;210-212
气象灾害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及其预防对策探析饶伟;213-215
水利·林业·自然资源与环境
探析林木病虫害的防治与森林资源保护措施徐永恒;216-218
综合管理视角下森林防火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研究侯宪武;219-221
瓮安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童鸿;222-224
关于建设鸭河口水库西线灌区的可行性研究马绍峰;225-227+230
池州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程案例分析陈新友;何顺民;董力军;吴新德;章飞翔;228-230
水利工程渠道运行管理与维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丁得瑾;231-233
新形势下林业资源的森林防火管理马宏滨;234-236
塔里木盆地地下水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耿建阳;牛豪帅;237-239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农场净碳汇量的时空变化分析赵岳冀;何佳欢;王雅莹;丁丽婷;刘思彤;240-242
林业防火管理及森林资源保护的探讨任忠山;243-245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探讨高海燕;246-248
湿地修复现状及对策分析甄一麟;249-251
农村水资源污染的原因与治理策略研究杨全盛;252-254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分析孙少晨;255-257
农田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许建梅;258-260
大数据背景下宁夏水文工作的创新路径分析李聪敏;264-266
碧道工程建设重点任务与水利风景区的契合研究——以广州市白云湖碧道为例黄江歌;陈仲成;林冰莹;267-269+292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祁连山青海云杉森林土壤质量评价周欣;270-272
祁连山青海云杉森林土壤的理化性状及其生物学特征研究陈应锋;273-275
节水农业发展调亏灌溉技术探讨白玉;276-278
乡村建筑元素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究邹艳海;279-281
森林资源保护及林业执法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刘志勇;282-284
遥感技术在水生态环境管理的应用探究全宇;285-287
基于时序遥感数据的东南丘陵地区撂荒耕地提取——以福建省闽清县为例徐道雯;吴家煜;朱高龙;288-292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国土资源调查与耕地保护分析——以贵州省为例骆礼欧;293-295
土壤侵蚀机理与水土保持技术研究进展贾正雷;296-298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基于GIS的农业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构建刘立群;299-301
探析福建农村雷电灾害频发原因与雷电防御措施何彩霞;302-304
沿海地区风电场防雷接地技术设计研究胡伦善;江一涛;王思娜;林超;305-307
关岭县暴雨灾害风险评估、区划及实例分析邓丽;杨波;何斌;杨继程;王自流;308-310
气象灾害对烤烟生长的影响及防御对策曾珍;黄日;刘春萍;宋战锋;蒙丽鲜;311-313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京津冀城市群雾霾污染的影响因素研究杨青;王敏;314-316
气象预警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探究郑家庆;陈泽彬;317-319
基于MIDAS的东刘家沟村黄土滑坡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张宏伟;320-322
“有人机+无人机”协同模式在气象(衍生)灾害中应急救援策略研究袁彪;刘明鑫;323-325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研究王维斌;高风宝;朱峰;柴家琦;326-328
《农业灾害研究》编辑工作流程2
《农业灾害研究》征稿启事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