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农业科技与装备》2024年05期
目录
品种与栽培
高粱优质多抗糯质雄性不育系LA34的创制与应用王艳秋;张飞;朱凯;1-4
大果榛子品种选育与栽培管理技术研究孙延红;5-6
不同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对土壤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尤晓东;7-9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丰产栽培技术王进;10-11
设施芹菜栽培技术研究姜国新;12-13
土肥与环境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林诚隆;张帆;林俊;李启辉;张峻豪;14-16
施用不同复合肥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陶昕;窦学诚;17-19
不同施肥模式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齐志刚;20-23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及颗粒有机碳的影响杨乾;王秋红;沈莹;赵红香;刘振;宁堂原;24-26
林学与植保
不同退塘还林方式对红树林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袁锋;27-30
甘肃省经济林抗旱栽培技术严占明;31-32
乌苏里螽斯的危害与防治赵世文;王立石;杨金琛;赵鸿宇;李喜升;33-34
芹菜病虫害防控技术邢艳;35-36
农业工程
1SX-3型深松整地机的设计班春华;37-38
一种水稻中耕施肥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高健博;39-41
一种玉米穴施肥装置的设计王宏亮;孟斌;42-43
基于“梨树模式”保护性耕作的低洼地排水系统设计王福义;44-45
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速效磷和玉米产量的影响李凤彬;崔志超;刘令群;陈俊杰;宁堂原;46-48
滨海盐碱地麦玉周年松旋耕作比较研究李宏旭;刘国利;程云飞;刘鸿博;尹承龙;宁堂原;刘鹏;李耕;49-53
交替耕作模式对盐碱地土壤水盐分布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刘鸿博;刘国利;程云飞;李宏旭;尹承龙;宁堂原;刘鹏;李耕;54-57
玉米秸秆吸水特性试验研究班景洋;58-60
活性包装薄膜对冷藏圣女果的保鲜效果研究杨辉;胡雅婕;61-64
技术推广
保护性耕作苗带清秸装备研究现状与展望魏传省;65-67
基于遥感数据的作物农情预测技术研究周悦;罗玉柱;白冰;彭秀媛;68-70
物理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吴恩杰;71-72
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应用研究刘国虎;73-74
黑色谷物代餐粉加工生产的研究进展黄雨濛;王丹;鲁明;75-77
基于专利计量的全球玉米育种领域态势分析赵宝贵;78-79
论坛交流
推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王金丽;80-81
抚顺市农机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王懋;82-83
甘肃民乐县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姚彪善;84-86
辽宁省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探索李青柏;87-88
辽宁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特征分析王帅;89-91
辽宁省玉米种植面积及产量变化分析安鹤峰;92-94
农业发展中生态保护的路径分析范垂鹏;95-96
六盘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杨新龙;何仪军;97-99
林业规划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李健;100-102
“粮安工程”背景下我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研究刘盛华;103-104
绿色食品营销策略分析杨远;105-106
辽宁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王俊衡;107-108
抚顺市苏子村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赵越;109-110
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兴助推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以辽宁省朝阳市为例姜洋;黄云龙;潘祥友;宋辉;姜俊颖;111-113
北方城镇生态公园建设探讨何宏晔;114-116
加厚高强度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资金补助方式探索兰希平;王艺陶;刘金金;赵博;117-119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刘志云;120-121
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构成及管理措施那桂秋;孙英玲;孙琪光;弓克人;罗旋;122-124
沈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困境与创新路径研究王琪;赵真;陈芊橙;125-126
辽宁省中小学农业科普教育实践与展望王启慧;127-128
产学研结合背景下食品加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探索皮钰珍;邵俊花;陶冬冰;张旋;杨梅;冯颖;洛雪;129-131
“1+X证书”背景下高职设施蔬菜生产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余乐;李乃平;王华芹;陈兰;132-134
“新工科”背景下农业高校电机与拖动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杜文;石敏惠;王永刚;张楠楠;李贺政;135-137
农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齐伟;陈雪艳;于潇泽;138-140
新补贴政策精准驱动农机产业加速迈向高端智能霍悦;2-3
《农业科技与装备》稿约——坚持高起点,追求高质量,着力打造农业期刊精品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