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5年07期
目录
本期视点·理论前沿
邓小平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探索和贡献任思涵;5-7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方法论研究宋春燕;8-11
“六个坚持”:统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金钥匙赵炜;李大棚;陈欢欢;11-13
产业经济·区域发展
美国对华“芯片战”与中国高科技发展赵鹏;李莉莉;14-18
母婴产品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研究刘朵苹;郝冰雨;孙倩倩;刘镓铭;马鹏;18-20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状况和运行机制研究李云敏;汪超;周鹏升;21-24
辽宁省石化产业园区实现低碳绿色发展路径研究李延罡;郑旭;王甜;宋志远;刘禹瑶;24-26
产业政策·经济与法
共享经济下的劳动关系认定困境与对策研究毕哲源;张育硕;27-29
公共治理理论下区块链虚拟币非法集资犯罪多元共治研究张鸿雳;30-33
彩礼功能定位的法理分析董熙眉;33-35
科技创新·技术转化
基于5G和北斗技术的铁路作业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薄宜勇;靳悦翔;赵雨萌;赵晗冰;蒋泽天;陶开源;36-39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非法集资监测预警模型构建黎若然;张阳;徐莹;39-43
行阶梯形矩阵在线性代数中的应用原理秦丽珍;李勇刚;44-47
减隔震技术在核岛厂房的应用苗鑫;张博韬;刘林顶;47-50
后处理厂数字化改造研究与应用展望杨昕未;王宁;秦永泉;李磊;陈勇;刘佳鑫;51-53
肺癌中SOX2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罗顺蓉;周君;胡珉;李欢;54-56
科教评价·人文分析
河北省大数据算力困境与破解对策研究邓思远;殷阿娜;高军科;57-59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广西横州市为例李运强;59-62
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及其解决路径李瑛祺;63-66
新零售背景下超市音乐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王冠群;66-6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维审视李珍;69-71
社会治理视阈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法治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张康楠;72-75
基于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分析梁霄;芦家璇;75-77
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中关于人的认识问题之比较武湘贺;78-80
习近平关于师德师风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及践行路径韩鑫;81-84
“第二个结合”价值意蕴的四维分析龚燕;84-86
“双减”背景下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探赜——以Z省N市为例郭霄;87-89
新时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生成逻辑和时代价值王艺桦;90-92
广西非遗文化融入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现状的调查分析张妹琴;许晓婷;92-95
高校校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述评代家玉;李蔓荻;韩汶璐;96-99
社区居民中医药健康管理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刘菊花;贺昱;王怀瑜;罗桂华;99-101
民办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质量评价分析——以广东省17所高校为例吴一帆;102-105
商务礼仪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导向与应用分析张炜婷;105-107
情绪的桎梏与出口:大学生负性情绪的文献综述王青青;108-112
线上药学服务应用于慢性病全过程管理的效果分析赵静;112-114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路径研究周诚程;115-118
高职学生大一成绩影响因素分析——以某大学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为例万彤;118-120
产教融合·人才建设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王鸿丹;121-123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潘霞;124-126
红色文化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逻辑探微乔芬;张亚林;李君;张靖;李晶;谢晓莉;127-130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金融人才培养路径研究王若衡;130-132
产教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泰州医药高新区为例侯鹏飞;133-135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软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体建设创新路径孙慧;136-139
医学生职业心态的初始定位与发展分化研究徐家悦;徐艳;王兰兰;139-141
电磁防护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探究陈亚洲;卢新福;万浩江;142-144
基于校企合作的工程造价专业“岗课赛证”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侯梦柯;145-148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职教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研究杜乐;王艳琼;148-150
基于学校、导师、实践基地“三位一体”提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以新疆农业大学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为例周建中;赵晓敏;于晨晨;高蕾;151-154
PBL教学法结合医学文献汇报培养本科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思考张永学;154-156
科教论坛·教育创新
湖湘红色文化融入职业院校岗位实习的价值意蕴、内涵分析与实现路径刘锦玲;孙长坪;157-160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育人价值、主要内容与实践路径吕萍;160-162
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地方高校劳动教育探究李金花;163-165
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杨晓培;165-167
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王莹;石海泉;168-17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路径研究张霞;171-173
人工智能赋能民航院校精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沈朝萍;174-176
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历史、理论、现实“三层”维度赵霄迎;176-178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校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张彦华;179-181
“新医科”背景下基础医学融合实验探讨孔淑;邢乾乾;182-184
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视野下《民事诉讼法》课程实践教学的联动创新路径于向花;185-188
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研究雷容容;田甜;188-190
人工智能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李俊芳;191-193
外交话语特征及英译策略研究王晓红;魏梦莹;193-195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例付笑笑;庞文倩;赵尘培;周阳;196-199
O-AMAS有效教学模型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陈美陵;199-201
基于《食品有害物质检测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设计与实践王群;李梦婷;刘晓娟;苗建银;曹庸;202-204
新时代背景下眼视光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以《眼科学基础》为例平继花;杨静;辛贺贺;鲁军霞;204-206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实践路径研究陈丽洁;207-209
提升《三维机械创新设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效能的实践与探索郜海超;魏新华;210-213
提升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范喆;213-215
管理世界·行业实践
河北省药品智慧监管体系建设研究郝晓雅;范晓倩;黄晓雪;216-218
“双碳”目标下政府在推动西安市绿色交通建设中的职能发挥严萌;219-221
长沙市智慧安防小区的建设与完善吴憬;欧阳志炫;222-224
台州乡村善治视角下社会资本嵌入“三治融合”的模式和路径研究陈文标;曾文雅;周畅;225-228
新时代养老事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白霜;杨熙;228-231
基于云平台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案例库共建共享机制探索李京蓉;232-234
“新工科”背景下就业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局与对策研究张娟;徐舒婷;235-238
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刘燕华;曹巍;何帅;238-240
“一线工作法”视域下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管理策略研究赵佳佳;241-244
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刘亚楠;244-246
AI对艺术类课程教师的挑战与应对措施研究刘瑞红;白梦瑶;李晓蕾;247-250
基于教学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的研究杨江涛;张耀利;刘瑞珍;文新宇;250-252
高职外语教师数字素养:内涵界定、框架构建及提升路径管文娟;刘林林;253-256
“一课多师”教学模式过程性评价实施路径——以《常见疾病康复》课程为例曹渺;郑爽;黄彬洋;张雨阳;马德旅;赖世友;256-259
新工科背景下提高学生考研录取率的对策研究——以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为例赵晓敏;刘伟;260-263
工科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侯宇鹏;陆丽;263-265
高校一体推进“三不腐”现状及能力提升策略研究谭峰亮;舒阳晔;钟勇;陈佩君;266-269
基于“法治副校长”模式高校校检合作助力大学生法治思维提升的路径研究陈建清;郑雯;269-271
县区党校年轻教师提高讲课水平的路径研究宋云芳;272-274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郭燕斌;刘林枫;275-277
基于韦伯社会理论的教育现代化评价体系构建陈熙维;暴琳;278-280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党组织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零耀受;281-283
数智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员数字素养提升路径研究李波;283-285
新形势下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对策研究赵凯;28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