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5年06期
目录
本期视点·理论前沿
世界体系论对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师亚琦;贺彦凤;5-7
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逻辑研究马红莲;8-11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解放思想——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唐小双;11-13
产业经济·区域发展
辽宁红色文化资源特质分析与旅游开发路径研究韩笑;何军;14-17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域下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钟文奇;曾志炜;金权;17-19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大理喜洲乡村振兴融合模式研究张增欢;刘毅君;江晓春;20-23
金融发展、国际贸易和专精特新“小巨人”推动台州区域科技创新研究陈文标;23-25
产业政策·经济与法
代位权客体范围研究刘展迪;26-28
好意同乘条款的规制与完善杨燚;29-31
大数据时代下侦查的相关性和因果性分析刘源琪;32-34
科技创新·技术转化
农产品仓储企业的发展规划设计模拟仿真杨月莹;赵红杰;35-38
基于数字资源的大学生文献检索路径优化研究董月;38-40
基于熵值评估模型的高校实验室效益评价方法高新勤;侯金铭;白慧;41-44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智能化综合训练平台的开发与研制李巍;杨进;44-46
数智时代背景下交互动画的可视化设计研究胡辰宇;姜茜;47-48
军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姚煊道;王薇薇;林伟;49-52
安全壳隔离装置用安全阀的特殊性分析魏世航;刘建龙;52-54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肋骨骨折的临床观察李显坤;申文博;徐寒;廖俞强;55-56
科教评价·人文分析
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分析刘慧敏;张梓婷;梁芳琼;57-59
新时代青年优先发展理论在河南的实践与探索温雯;60-63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驱动机理及环境规制影响效应伊赛男;张俊茹;姜小凡;李润雨;韩馨蕾;63-65
创新驱动高校服务地方产业升级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龙喜平;66-68
感悟工业文化:推进工业文化育人价值研究——以浙江机械工业博物馆为例陈齐良;谢雯;69-71
西北民族高校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路径研究白亚茹;72-75
核心素养之科学精神理论探源徐倩倩;75-77
科研教育融入旅游课程思政的内容、价值与策略付业勤;王苏皖;彭聪;赵志峰;78-81
湖南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医护生助力健康乡村建设的路径研究杨玲;唐强;82-85
广东高校学生乡村创业意向影响因素与助推路径探索——基于1217位广东青年返乡创业意向的调研分析王源 ;林锐漩;85-87
扶贫企业价值创造及路径研究荆龙姣;88-90
家校协同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实证研究翟三华;90-92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研究综述唐锋;93-95
本科护生领悟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积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黄欣念;朱子慧;汪瑾;张永学;96-99
CBL教学法在高职护生自主学习中对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杨晓君;和丽霞;范荣吉;李照;毛艳婷;田玉鲜;99-101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张亮;张蓉;赵枫;吴汉;刘立冰;102-105
中美劳动教育理论比较研究——以“生活教育”和“生计教育”为例王娟;韩晓燕;105-107
新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化趋势研究刘有斌;陈先根;108-110
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呈现和表达研究——以《舞千年》为例张文;李旻怡;111-113
产教融合·人才建设
基于产业学院的校企地协同育人模式研究吴晓涵;114-117
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以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为例潘鹏;117-119
新工科背景下以提升实践创新能力驱动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革新探索齐巧玲;董永峰;张军;陈海永;120-122
国际化产业人才培养的驱动因素、要素构成及目标路径研究童莹;123-126
高职英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王晖;周建华;邓金娥;126-128
创新创业视角下依托高校科研团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研究钟梓奇;肖倩;129-131
高职旅游类专业混合式劳动教育的设计与实施骞姣;荆怀芳;范坤;132-134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探究——以武威职业学院为例许中璞;135-137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能力培育模式创新研究王轩;谢春娅;李瑜;李帅杰;仪哲甫;138-140
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教学实践与探索罗薇;彭兵;141-143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广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石玉珍;143-145
“旅游+教育”视野下研学旅行人才培养路径及实践研究潘虹;陈敏玉;146-148
科教论坛·教育创新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许祥鹏;149-151
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张洪芝;152-154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发展机遇、现实风险与对策研究张胧洁;155-157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周鹏;曹冰玉;158-160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结构》课程改革路向研究罗恒勇;161-164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二重向度刘应佳;164-166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高职历史教育路径研究何帅;167-170
融入爱国主义元素的《自然资源学》课程教学策略张大文 ;彭文彬 ;王友郡;170-172
“以本为本”背景下《康复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与实践——以贵州中医药大学为例石国凤;王天兰;张璐姣;饶柳;张献文;彭娟;173-176
《古代戏曲鉴赏》课程教学模式探索毋丹;176-178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研究李雪梅;179-181
基于EIP-CDIO的高职《物流设施设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谭强;181-183
中华渔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的路径研究马行厚;184-186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高职《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王巧丽;谢晓芳;王倩倩;186-188
混合式教学法在高职药学类专业基础化学实验安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刘群群;孔兴欣;毛群芳;189-192
短视频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杨春晖;192-194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与发展路径研究刘菊;195-198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发展策略研究周莹莹;198-200
口腔医学技术基础教学创新策略探讨周贝贝;201-203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效能提升路径研究——以《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为例程二九;204-206
管理世界·行业实践
国有煤炭企业抓好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促发展的路径景希萌;207-210
社区老年居家护理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探究林华;210-212
教育信息化视域下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与发展研究巩固;李静;213-215
全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治理策略优化研究罗中;216-218
农村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的风险机制研究罗嘉乐;颜雨萱;黄晶晶;林诚彦;毛斌红;219-222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朱闪闪;222-224
“教育强省”背景下河南省民办高校人才引进路径研究申士峥;李根强;225-227
“双高”建设背景下大学生干部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许伟辉;227-229
基于发挥育人特色创建高校学生工作品牌的研究陈毅超;230-233
适应长三角区域产业链发展的高水平民航运输专业群构建实践与探索钟导峰;王勤勤;刘潇;233-235
失能老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许家萍;金美华;赵波;236-239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路径研究——基于“3+1模式”生涯人物访谈法万菁菁;杨琴;239-241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应用探讨魏继同;242-244
思政课改革创新中高校团支部功能发挥的路径探究缪荣素;244-246
人工智能背景下侦查翻译活动的困境与对策研究陈太龙;247-250
知识产权通识教育融入新商科建设的路径研究郑莹;250-252
网络舆论生态视角下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徐世俊;严新钰;253-256
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对策思考——以达州为例朱海艳;256-258
基于CIPP的“第二课堂成绩单”记录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唐晓凤;张宜剑;罗元元;259-261
“双高”建设背景下成本核算对高职院校建设赋能作用杨旭;陈驰;李岚清;261-263
高职院校课程育人机制研究曹磊;王斌;朱克华;刘璇;张健;264-268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创新及推进路径研究罗燕霞;268-270
“元宇宙”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网络安全的实现路径研究聂琴;江笑园;271-273
高职院校师生法律素养提升的路径研究董丽;;274-276
基于类型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意识形态工作研究赵晓山;277-279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袁锋;姚明帅;280-282
信息时代涉农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的构建曹冬;283-285
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优化激励机制的研究韩志鹏;28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