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5年03期
目录
本期视点·理论前沿
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内涵、价值与实践路径刘妮妮;5-7
新时代党员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指向张倩;8-11
以人民为中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时代价值意蕴滕静;11-13
产业经济·区域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河北省旅游产业分析张立峰;刘俊燕;罗亚菲;吴夏梦;14-17
赣江流域红色文化经济运作的战略研究赵忠山;张桂兰;17-19
“健康丝绸之路”背景下我国中医药推广的现状、优势、挑战及对策研究卞梁;靳鑫;连晨曦;20-23
着力走好武山县“强县域”之路的思考宋云芳;23-25
产业政策·经济与法
非法集资法律规制研究普兴南;谷思逸;26-29
侦查经营在倒卖文物犯罪侦查中的应用研究崔延达;29-31
从张玉环案论国家赔偿法追责机制的完善严齐;32-34
科技创新·技术转化
增材制造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探究潘征;35-37
浅析伪装防护技术在核设施安全保障中的应用张霄翔;刘林顶;马建明;李亚伟;宋德宽;张霄翔;刘林顶;马建明;李亚伟;宋德宽;38-40
利用无损检验推断死后经过时间的研究进展刘泽江;郑吉龙;郭子健;40-42
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疗效观察黄敏;陈菁;杨小奇;李平;胡嘉杰;张琰;刘海涛;43-46
放线菌素对肿瘤细胞的影响研究进展孙伊彤;崔喜多;李聪瑶;梁晨;路秋艳;吴玉德;46-49
科教评价·人文分析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苏北农村意识形态建设探赜吕甜甜;50-5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王思涵;53-55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对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丛宇童;赵玉洁;56-59
“两山”理论引领下的森林康养民宿开发思路探究——基于湖北利川都亭街道风情民宿建设严丽;石海云;柳长毅;袁芬;59-61
新时期上里古镇红军石刻教育价值探微徐挺;勒伟;陆小路;62-65
新时代劳动幸福观的构建——基于马尔库塞与马克思“幸福观”的比较王玲玲;65-67
新媒体时代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公众安全感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殷程程;杨璇;肖宇航;李昀卓;68-70
伟大长征的韧性品质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郭德钦;秦山龙;70-73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余静雯;74-76
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青少年肥胖的影响因素研究王欣宇;李培芹;77-79
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信安之家”心理辅导站为例毛玉芝;徐伟;李亚;80-82
陶行知先生“学做合一”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启示缪启军;顾瑞鹏;83-85
国内大学生睡眠障碍研究文献计量分析董颖;张锦;85-88
数字教育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赵宏;张敏;89-91
高校大学生就业行为决策研究芮超;92-94
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学分制改革的现状及深层困境分析段丽琴;95-97
马克思主义“行”的历史逻辑张栋;97-99
《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论述摘编》的理论特质宋恩亚;100-102
培育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信的路径研究何明丽;杨启莲;103-105
“三培养”与“三因”及其辩证关系探究武悦;106-109
革命传统精神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影响与培养朱华;109-111
“躺平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余佳丽;佟亚辉;石润泽;112-114
群际接触理论在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的运用分析王亚南;谷建杰;张雨晴;115-117
在线教学监管方与平台方的博弈分析彭云艳;李静惠子;刘黎明;118-120
新媒体时代青年亚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高亚南;马其南;121-123
产教融合·人才建设
新时代“两创”方针视域下中医药国际传播路径研究马嘉玮;马其南;124-12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新的社会阶层的结合崔志杰;127-129
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超越孔祥芳;130-133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张伟;高欣;133-135
高校课程思政与科研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王艳;136-139
中职机械加工专业“四岗育四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周永科;139-142
专业认证视域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研究邓玉梅;张纯;邓洁;周俊;143-146
新时代金融类院校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研究张家鹤;146-148
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在大学生创业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路径探究王雅轩;149-151
以科研反哺教学助推创新型经管人才培养张淑英;李娟;钟德仁;卢蝶;151-153
基于OBE理念的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地质地貌野外实习课程:问题透视与对策探讨张治国;魏海霞;祝景彬;贺慧丹;靳野;154-157
培养高质量牙周专科口腔医学生的对策研究张秀景;157-159
数字经济需求导向下基于产教融合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路径研究刘大志;刘莹;160-163
基于专业认证的护理本科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路径研究陈丽平;李淑华;王君;163-165
科教论坛·教育创新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逻辑与路径操小霞;彭泽艳;江茂森;166-168
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研究唐佳敏;169-171
媒介记忆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逻辑、困境与进路杨舒淇;172-174
基于“四史”促进高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目标与创新王超;175-177
基于“5E”教学模式的《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微积分基本公式为例农秋红;178-181
在线直播教学模式在成人学历教育中的应用张兰萍;181-183
PBL+CBL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温耀兰;胡晓静;张永学;184-186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徐明星;王姣;杨璟婷;187-190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教学创新实践与探索赖兴洁;王广元;190-192
高校思政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探赜——以《思想道德与法治》为例霍宁宁;孙福胜;郑建锋;193-195
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李奇;195-197
郑州红色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思政教学的路径研究苏亚荣;198-200
基于塑造职业胜任力的《审计学》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孟志华;吴嘉欣;200-202
管理世界·行业实践
乡镇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卜忻怡;203-205
支持型社会组织参与提升搬迁社区治理效能的路径研究——以福建M市W社区为例蔡理锋;206-209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宅基地流转驱动机制研究张慧;209-211
四个“立”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以四川尧坝古镇为例陈洁;212-214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巫莉娟;215-218
道德型领导在组织行为学中的作用与实践罗亚杰;218-220
公安情报可视化应用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张宇;221-224
青少年抑郁症群体社会支持系统构建研究王旭江;徐西良;石清慧;杨宁波;刘洋洋;224-226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策略研究董文卿;227-230
职业本科教育背景下涉旅专业教师专业发展适应性困境与对策研究陈祖龙;230-233
云南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培养路径研究郑曦;姚漪;234-236
高校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号传播策略研究王彤;徐颖;236-238
基于人文胜任力的临床本科生解剖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探索李强;李铁臣;黄艳姣;马旭明;239-241
地方性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管文娟;刘林林;241-244
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财经类课程建设研究周怡;245-248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育人主体意识提升路径探索贾兰兰;248-250
数智时代图书馆情报分析服务调研与发展对策研究沈洪杰;吕秀娟;李靳元;251-25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徐怡亭;254-256
服务中国-东盟需求导向的外语专业汉语写作课程建设路径探索梁淑辉;257-260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训教师发展策略研究蔡芳;260-262
“双高”背景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路径研究——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杨青青;刘茜;葛舒瑶;陈洁;李敏艳;263-266
加强大学生团员使命感的对策研究王芳;张艺露;266-268
新质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提升路径研究宋潇;269-272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学生管理经验分析与借鉴——基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视角宋大双;272-275
大学生学习力提升机制的实践与探索赵志方;王婧怡;刘洋;276-278
互联网背景下师范院校数字素养与数字化转型的理念与实践李俊芳;279-281
高校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王琪;张卓琳;黄敏;282-284
群众自发性聚集活动安全管理研究裴丹;简中易;285-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