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文教资料》2024年19期
目录
语言文学研究
“X什么Y”构式主观性与主观化浅析郑昕怡;3-5
杜诗之“忧”的艺术抒写李佳欣;6-10+15
中国儿童绘本发展简史探析杜娟;11-15
《凝视太阳》的文学伦理学批评解读张佳圆;16-18+22
论《哈姆雷特》中的寓言式宇宙观与个体思想的矛盾冲突张佳佳;19-22
符号象征:民族交融中的太阳纹样周蔓;23-25
哲学史学研究
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李可心;26-29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动员方法研究郭元肖;30-33+37
康熙《岷州志》相关问题考论高雪峰;34-37
章学诚方志编修理论探析李迎春;38-40
思想理论研究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时代意蕴与实现路径董文晶;41-44
价值·传承·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重维度孙玉洲;王雅馨;45-49
绿色劳动的理论来源、基本内涵及实践路径研究蔡文渊;50-53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下我国人才法律规范体系的建构李光恩;54-58
新时代高中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的话语困境及优化策略吴洁晨;59-61+65
云南高职高专院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尹龚子;余才旺;王艳;62-65
潮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路径研究——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张涵;马佳琳;卢晓满;66-68+72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究张卜丹;69-72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路径研究王孟强;73-75+79
课程思政育人成效评价方法与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有机融合的探讨与研究王元春;76-79
“两个结合”指引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创新研究丁桂馨;黄建岚;80-83+87
高校思政课讲好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叙事教学研究刘浩然;孟子煊;84-87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实践在提升大学生思政素养中的作用鲁阳;88-90+94
基于反馈机制的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研究周莹;达波;91-94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遵循与路径曹宁;95-98+102
融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引导力提升策略探究王振文;99-102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关键点与路径探析李莹莹;103-106
地方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育人中的运用——以永州舜德文化为例李丽梅;107-109
红色文化研学游一体化贵州实践的困境与路径宋晓敏;110-113
乡村振兴背景下社区教育融入农村社区治理的探究黄露;114-118
教育教学研究
以游戏计划助推幼儿深度学习谌红华;张莉;119-121
乡村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现状反思王小鹤;吕慧静;122-124
新时代幼儿国画教学的创新实践与探索马铎容;125-127+138
杜威“教育目的”下儿童教育内卷化之思王天淯;128-130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思辨性阅读教学的路径探索李宗秋;杨兰;131-133
小学教育惩戒“失范”现象及纾解策略李雨婷;庄玉昆;134-138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初中作文“假设”能力的探究杜少琼;139-141+145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王爱玲;142-145
基于学情的高中语文群诗阅读教学策略研究韩丽霞;李忠伟;146-148+152
深度学习视域下合作学习的困境及实践路径尹佳翠;149-152
新课改背景下推进语文过程性评价的路径分析侯超;153-155
基于美育与学科融合的中学美术教学策略郑超;156-158
职教高考背景下数控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优化研究——以“数控车削加工技术与技能”为例袁梅;胡光忠;159-162
高职院校职业发展指导与学生管理的融合研究孙敏;于慧娜;163-165+169
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差异定位与创新实践孙昱娟;166-169
“五育融合”视域下高校二级院系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协同机制的构建与实践路径研究李爱国;170-174
化“流”为“留”:地方公费师范生回归乡土的破局之道张丽然;王二帅;175-177+181
多元合作学习法在教育理论课程改革中的实践——以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原理”课程为例蒋若星;178-181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探赜——以《红楼梦》为例高均超;182-185
新课改背景下具身教学研究——以“5E”教学模式为例陈璇;186-189
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孟舒雅;190-192+200
科教融合视域下非遗数字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数字出版专业为例王倩倩;王宁;193-195
学困生转化: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见解及其现代启示倪洁;李炳煌;196-200
文教资料征稿启事2
文教资料征订启事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