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文教资料》2024年16期
目录
语言文学研究
体认语言学视域下中英动物词隐喻义对比研究冯家欢;3-6
清代诗人李簧诗歌述论罗红娟;7-9+13
论无名氏对鲁迅式过客主体性的重构葛天逸;10-13
对传统的消蚀瓦解——从解构主义视角看《褐色鸟群》陈美玲;14-16+24
主体性的缺失、动摇与误认——苏童《红粉》解读王千曦;17-20
哲学史学研究
解构与开掘:尼采永恒轮回思想的当代价值探赜邓力嘉;21-24
徐继畬的海洋思想探究彭茹芊;25-28+32
意识形态有无历史性之辨曹涌芹;29-32
思想理论研究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青年意识形态教育:价值、逻辑与策略李翘楚;33-35+39
从顶层设计到地区实践:高质量发展观的海南实践谢梦莹;王蕊蕊;36-39
“大思政课”视域下红歌资源在高中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杨晓冉;40-42+50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研究陈娜;43-46
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路璐;47-50
新时代思政课程中家国情怀教育的创新与提升况华珍;51-53+75
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视域下馆校合作形态探赜文阡箫;李庆辉;54-57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现状、评析与展望李杭蕙;58-63
“学前教育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研究徐茂春;杜恒丽;余亭;64-67
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研究:历史沿索、现实困境与未来进路罗玉玲;68-71
高校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的路径研究崔颖丽;瞿少华;72-75
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路径研究陈光灿;76-78
“三全育人”视野下传统文化中德育资源的现代转化及其路径讨论贺闱;尹圆圆;79-82
高校思政课加强文化认同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李楠萍;万霞;83-86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四位一体”模式研究李文武;裴玉;87-90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机理探析陈绍博;沈思远;吕义凯;91-93+97
“网生代”青年“国潮热”的生成逻辑、现实挑战与对策探析周兴巧;郜静;94-97
高校博物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浅析——以山东大学博物馆为例孙悦;98-101
基于“学员中心”视角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探讨刘俊玲;孙仙红;张星;102-105
乡村振兴背景下“党建+”模式助推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路径研究刘颖;106-108
教育教学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惰性张雨欣;肖菊梅;109-111+115
小学古诗词与美术跨学科教学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陈接珍;112-115
基于语文要素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赵芮;116-118+129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反思的应用策略研究王刚;119-121
跨学科学习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张毓琴;122-125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以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7 Section B为例蔡克英;126-129
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路径研究杨卫卫;130-132+140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优化对策——基于需求理论视角龚锐;133-136
职业技能大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余菲;137-140
新商科背景下高职院校直播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探讨康悦;141-143+148
高职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的困境和突破策略张素;144-148
机械专业学生与企业所需人才的匹配度提升研究胡青;149-151+155
“信息孤岛”现象下的大学生学习资源整合研究宫敬贻;余洋;殷碧擎;152-155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级维吾尔语口语”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古丽尼格尔·居马;156-159
开放教育公共英语教材中的中华文化呈现研究——以开放大学人文英语系列教材为例陈保如;160-162+167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高校外语教师:角色转换与专业发展肖巧慧;田云章;163-167
新高考背景下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中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常赛;丁佐江;168-172
传统文化与跨学科教学融合研究——以“三兆灯笼”为例陈善为;王嘉悦;薛慧琳;173-177
体育教研组在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作用及策略杨帅;都晓娟;178-180+184
新时代高校教辅人才队伍的培育路径探析王笑园;安喆;181-184
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陈国音;185-188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教师队伍:逻辑证成、现实困境与路径规划林文彬;刘杰强;刘雪玲;189-191+199
知识平等:女性主义教育学的价值追求薛鹤鹤;周险峰;192-195
教师情绪劳动的内涵、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王楠;196-199
文教资料征稿启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