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文教资料》2024年11期
目录
语言文学研究
汉语词汇化历时考察——以复合形容词为例蔡飞燕;3-5+9
《宁波小说七日报》启蒙意识及其代价探析——以连载小说《黑海回澜》为中心彭希斌;6-9
晚清白话文运动时期的老舍小说创作闫禧凤;10-12+16
记忆与希望——基于鲁迅与本雅明文本的比较研究刘鹏宇;13-16
论许杰乡土书写的悲剧色彩胡璐晨;17-19+27
“欲望之城”与“苏味之乡”——论朱文颖小说中的上海与苏州书写刘津蓉;20-23
中国现代作家的留学体验与海洋书写研究徐金桃;曾洁雯;卢月风;24-27
哲学史学研究
生态理性对经济理性的救赎:安德烈·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内涵及当代启示张瑜;张胜旺;28-31+43
淮军军事改革新探:以常胜军为发端(1862—1864年)吴昊;32-35
何孟雄理想信念生成的历史性考察余滔;单芳;36-38
民国时期中等学校导师制施行过程的历史考察1寇兴荣;39-43
思想理论研究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樊伟;44-47
“两山”理念立体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鲍高峰;48-51+55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路径探析陶婷;52-55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历史地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周越;56-59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培育路径探究付茹雪;60-63+69
“五个认同”系统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要求——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育为例杨帆;64-69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罗丹;王飞;辛哲;70-73
用“两个结合”优化高校思政课话语杨欣;谢梦莹;74-76+81
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逻辑理路、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李希哲;77-81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非遗进校园”系列社教活动研究潘彬彬;简泽菲;徐龙梅;82-85
党史教育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探析覃海玲;86-88+96
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章碧希;89-92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路径探新孙淏睿;徐晓东;93-96
图像叙事赋能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逻辑理路与实践策略林伟婷;罗雄;97-100
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科学内涵、价值意蕴和路径选择李旖;101-103+108
数智赋能社区养老:价值、问题与机制李明;104-108
教育教学研究
农耕文化渗透于幼儿园美育活动的价值与路径探析李玉涵;沈明泓;唐萍;109-111+115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提升策略的研究薛子成;112-115
亲子活动对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影响的策略研究陈婷;116-118
小学校园阅读生态的构建路径研究顾琳;119-121+125
“三位一体”教育督导体系建设视域下提升河南省学前教育督导质量路径研究王浅;122-125
小学科学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解读与教学策略研究——以人教·鄂教版教材为例李姗姗;刘桂宏;126-128+132
地域文化与中小学研学旅行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临川文化为例熊文平;129-132
中小学教师教育惩戒的困境与对策王彩兴;133-135+139
小初衔接阶段文言文教学研究徐明欣;136-139
高中地理教师命题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曹卫堂;刘杨丹;140-142+146
史料实证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作业设计研究段宁林;黄宗凯;143-146
我国与爱尔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张婧;147-149+153
基于心理资本的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培育策略研究张海燕;150-153
基于劳动关系管理视角的“劳动法”课程改革研究赵金英;154-156
“双一流”背景下学科精神引领师德师风建设研究王铭;157-159
管理学概念教学的挑战与改进策略戚玉觉;陈同扬;160-163+168
人工智能赋能城乡规划专业本科设计教学探讨——以“城市设计”课程为例熊伟婷;张烨东;杨雅涵;164-168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现存问题分析及提升路径探究苌明珂;169-171+175
四川省工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曾为志;172-175
基于跨界融合的应用型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钱雪娟;176-179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的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冷佳;180-184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调查研究杨昆南;邹林格;郭梦杰;185-188
关键事件促发新手教师改变的叙事研究罗秦洋;刘春琼;189-193
“互联网+”赋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析刘思淼;194-196+200
听障大学生“平等”价值观教育研究丁宝龙;197-200
文教资料征稿启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