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当代体育科技》2025年05期

当代体育科技》2025年05期
目录
运动人体科学
高校篮球训练中的营养补充与恢复策略研究尚继国;杨承武;1-3
针灸疗法对大学生小腿三头肌柔韧性的影响宋培文;黄永超;樊红霞;4-6
择时运动介导时钟基因调控糖脂代谢的研究进展曹文燕;冯瑶;温小龙;毛钰蘅;元宇;翁锡全;7-9+15
运动训练学
日本新生代乒乓球运动员张本美和技战术分析——以2024年釜山世乒赛为例刘卓;10-15
新规则下跆拳道比赛训练建议分析黄丽英;16-18
青少年篮球专项数字化体能训练的策略研究鞠宏章;19-21
组合训练法在足球训练中的运用实践张伟;22-24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体育精准化训练模式研究刘子硕;25-28
青少年软式棒垒球训练的困境与策略朱一钒;29-31
基于人工智能的高校体育训练模式创新研究——以篮球训练为例朱振宇;32-34
大学生篮球运动员比赛中防守易犯错误与对策的研究林乔轩;宋卫军;35-37+42
学校体育学
体育强国背景下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张志忠;38-42
知识图谱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应用牟净兰;房施龙;43-46+51
户外运动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李照祥;鹿志海;张挺;47-51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研究翁建锋;雷国飞;代万雷;52-55+60
体育公共课程“勤学、多练、常赛”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岳琳;56-60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设计策略研究丛金日;61-64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个性化教学改革模式研究李斌;李九龙;65-68
高校排球“学、练、赛、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构建研究杨景浩;69-72
新时代职业院校体育综合评价研究王腊姣;73-76
数智赋能背景下运动康复专业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索陶民伟;陈云;汪骥;李金龙;马超;77-80
社会体育学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路径研究劳蔼茵;李朝福;李树伟;81-83+88
贵州“村超”对乡村体育赛事项目发展的经验及启示彭梓恒;84-88
老年人持续参与体育志愿服务的现实障碍与破解路径陈若君;89-92
体育产业数智化助力成都市经济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吴星雷;93-95
村寨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探索李艳;96-98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曾旻;99-101
海南体育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路径林军标;李胜;曾雪;102-104
健康中国背景下成都市城镇居民体育服务性消费的可持续分析唐书华;105-108
民族传统体育
健身气功·八段锦对高校大学生体能的影响研究刘生明;109-111
太极拳运动对高校大学生身体及心理的影响李明邦;谭靓;112-114
八段锦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策略研究——以财经类高职院校为例靖新超;115-118+144
体育人才培养
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路径探索周泉;119-122
民办高校体育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王燕;123-125
我国跳水项目裁判员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谭静瑜;国瑜;陈安平;尚爱辉;乔恩东;126-129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数字素养现状调查与提升路径研究黄利星;冯文杰;饶燕;130-134
体育文化
高职院校构建龙狮传统文化育人新模式探究潘艳;135-137
乡村体育赛事与旅游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研究杨尚纬;138-140
体育与思政教育
红色体育文化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与路径汪仕正;崔成龙;141-144
辽宁工业大学足球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穆政;徐恬祺;145-148
体育精神与思政课深度融合的学理基础与实践探索曹卢;柴楠平;149-152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的路径研究王乐琴;姚康华;153-156
课程思政背景下体育专业课程思政优化路径研究龚雪梅;157-160
学术争鸣
基于“双减”政策与家校共育模式的少儿八段锦推广研究张含亮;161-164
五年制高职模块化选项式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庄国宏;王云峰;165-168
足球训练对青少年焦虑情绪调节作用的综合分析许婷;任孝波;169-172
高中体育单元学习目标设计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上海市杨浦区5所高中为例苏新全;173-178
基于情景与结构化知识的高职体育活页式教材设计研究钟娜;179-182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足球“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的策略研究罗玉芬;183-186
散打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策略与实践陈鹏;187-190
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标准研究沈素芳;191-194
智能化时代下校企体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创新与应用王芳;195-198
《当代体育科技》征稿函200
 

发布日期: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