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河北画报》2025年06期

河北画报》2025年06期
非遗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融合发展
容木清1-3
数字艺术视域下非遗文化的体现策略探讨
徐静4-6
非遗文化特色街道建设分析
史静7-9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的土家织锦品牌化塑造与传播路径研究
岑小莹10-12
解构与转译:非遗蔚县剪纸在乡村文旅空间设计中的数字化应用
申晓红 张君13-15
数字化视域下常德高腔的传承与保护措施研究
陈腾16-18
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实践与创新——以河北省为例
张君 申晓红19-21
文旅产业
融合历史与现代:大陈岛红色旅游品牌创新设计实践
苏莹22-24
文旅融合视角下常州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策略研究
石运达 闻佩言25-27
基于CiteSpace的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公共空间发展策略研究
张玉暄 李香会28-30
文旅产业
成渝双城经济圈旅游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建构探索
李宗明 苏和丽31-33
体验经济背景下桂林市户外运动与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现状研究
李志红 邬顺34-36
文化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在促进地方特色群众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曾凡娟37-39
城市文化符号与文创产品的融合路径探究
王新卿 于晓楠40-42
河北长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李思雨 聂定43-45
基于地域文化的中小型城市形象设计策略研究
段亚轩46-48
西汉南越国文物瑞兽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曾柳苑 冯梓梅 李嘉琪 邓皑悦 胡键仪 刘晓达49-56
胶南年画在文创产品中的使用
高桂桂57-59
美术与设计
民间美术对中国画创作的影响
陈怡婧60-63
丹青铭记历史翰墨歌颂英雄——抗美援朝时期美术作品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手法
张金玲64-66
美术与设计
我心归处桃花源:石雕《误入桃源》的个性语言研究与探索
王月明67-69
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茶产品包装交互体验设计
欧阳昕玉70-72
刘海粟的"新艺术精神"——再论中西融合的中国画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萨一雯73-75
AIGC技术在版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杨帆76-78
民族文化与花鸟画创作的相关性
王亚男79-81
互动式绘画影像设计在壁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以《程阳八寨》主题性创作为例
朱佳颖82-84
翻黄竹雕美学理念和现代审美的结合
罗文弛 罗启松85-87
童子拜佛图的视觉形象:以第217、79、361窟为中心的考察
刘玉杰88-90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报纸版面设计的创新路径探究
刘娟91-93
从图像学角度分析李嵩《骷髅幻戏图》
刘珈玮94-96
美术与设计
CMF设计理念驱动下的嵊州竹编收纳产品创新设计
俞可欣 赵林红 王佳佳97-99
智能化设计背景下视觉艺术的多维要素表现探析
王爱军 袁丹瑛100-102
从作品分析走向创作实践——插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李袭霏103-105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赋能乡村振兴AIGC插画课程改革实践探究
冯烨106-108
以跨学科的视角看待艺术作品——印象派与科学的关系
李严109-111
人工智能赋能下视觉传达设计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杜成辉112-114
巴蜀石窟中宋代艺术造像与舞蹈创作分析
杨梓艺115-117
风景油画中的色彩语言的体现研究
刘霖118-120
由"觉"到"悟"——中国传统人物雕塑语言的当代转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陈箫121-123
地域性元素融入当代风景油画创作的实践探索
陈希124-126
音乐与舞蹈
《别云间》
陈雨婷127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徐玉兰127
民族音乐传承视域下高职音乐教育创新研究
李丽128-129
舞台装置在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中的影响分析
杜加平130-132
新时代红色音乐展演对革命景区发展的反哺作用及教育融合路径分析
聂晨 陈海若133-135
艺术素养视域下普及型舞蹈美育的价值分析、主要问题及优化路径
冷忻聪136-138
传统文化视野下琵琶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霍嘉雯139-141
歌曲翻译的历史与未来——《中外歌曲翻译史研究(1949-2019)》介评
陈盈142-144
芭蕾舞业余培训与专业舞蹈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索
刘石145-147
导演视角下的舞台艺术和表演指导技巧研究
金鑫148-150
音乐与舞蹈
高校钢琴教学中钢琴基本技术的训练方法与策略
李赫151-153
京剧剧目教学标准研究
张通154-156
"声乐舞台设计"项目化教学:技术与艺术的协同育人探索
许晓瑜157-159
论创作歌曲《老家》的艺术特征和演唱处理
何青蔓160-162
影视传媒
《小妇人》电影的现代性改编
张琦 牛科伟163-165
戏剧影视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研究
李梦妍166-168
2025年北京台春晚舞美设计的沉浸式创新
金启棣 徐辛越169-171
表演教学中的声音控制与情感传递研究
王卉172-174
"整本书阅读"理念指导AIGC古诗词可视化的应用探究
杜康婷 官巍175-177
艺术研究
残损文物数字化虚拟修复系统应用分析——以河北博物院"片羽重生"残损文物虚拟修复系统为例
贾丽娜178-181
艺术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群众文化传播的有效措施分析
李大鹏182-184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文学魅力与文化内涵鉴赏
刘莉185-187
乡村群众文化活动策划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策略
傅丰仪188-190
新媒体背景下基层文化馆书法辅导创新实践
胡思群191-193
高校书院改革背景下数字科技赋能"家文化"建设的策略探究——以3D打印技术为例
刘佳馨194-196
文化翻译学视角下武陵山片区生态文化解读
林娟197-199
艺术教育
艺术设计竞赛赋能产教融合——多方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许颖 刘琦200-202
高效学习简笔画技能的培养与实践研究——以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赵晓蓉203-205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在美术学(师范)专业版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王维荣206-208
职业教育视域下美术专业教师技能素养与提升路径的研究
孙浩然209-211
艺术教育
从中国本土故事到专业化钢琴实训:高校钢琴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曹音子212-214
高职音乐教育中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的作用探讨
马晓澄215-217
人工智能赋能的展示交互设计课程体系重构和实践——以重庆科技大学"人工智能+教改项目的实践探索
周杨小晓218-220
红色音乐融入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路径研究
张智辉221-223
高职美术教育应用多媒体技术探究
黄彩霞224-226
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音乐技能课程教学创新探讨
范存嘉 祁琳琳 葛凤玲227-22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舞蹈课程中的教学研究
戴璐 崔展鹏230-232
音乐美育课堂:为零基础大学生开启艺术大门
徐添烨233-235
中国画在大学拓展选修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梁玉236-238
艺术与科学融合背景下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张格239-241
艺术教育
传统艺术的新媒介转化视角下的立体构成课程创作研究
孙义峰242-244
作品赏析
摄影作品:芦芽风光
高霞封3

发布日期:2025-06-20